|
|
|
|
[F1專欄] Honda車廠閃電退出F1賽壇分析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55,476次 |
|
|
最近兩天F1圈內盛傳Honda車廠高層或考慮逐步縮減其F1參賽計畫,但Honda車隊高層仍極力斡旋與奔走。令人訝異的是,就在此傳聞出現的24小時候,Honda車廠在週五即閃電發出聲明表示退出2009年賽季,今年巴西站即為該隊最後一場比賽。位於英國的車隊總部及設備正在洽詢買主,過去Honda高層對該隊表現極不滿意的狀況舉世皆知,但無預警退出仍另所有賽壇人士錯愕不已。
| | Ross Brawn加盟Honda車隊可惜仍無力回天。 |
|
「退出F1賽事的困難決定是根據全球汽車工業面對的迅速惡化的運作環境所作出的」Honda車廠執行長福井威夫在新聞稿中指出:「由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仍在持續,因此Honda必須保護其核心業務和未來成長的安全無虞。我們將和Honda F1車隊以及其引擎供應部門—HRD本田賽車發展部門的成員對此兩團隊的未來進行協商,也包括車隊出售相關事宜」。
每次當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時,都有F1車隊會破產,這不能說是巧合!2002、2003年開賽前夕Prost、Arrows兩支F1車隊接連宣告破產並下台一鞠躬,加上Minardi與Jordan車隊瀕臨生死存亡關頭 (最後選擇出售) 的事實都清楚說明了部分F1比賽隊伍的財務狀況有多麼艱困?2000年之後全球陷入的經濟蕭條、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與2002年Ferrari車隊打遍天下無敵手都是部分原因。由於主隊的成績乏善可陳,2008年土耳其站GP大賽賽前Honda決定棄車保帥、讓Super Aguri車隊自生自滅。沒想到事隔半年Nick Fry竟要安排自己的後路。
面對日本原廠突如其來的決定,昨天傍晚Ross Brawn在Brackley車隊總部召集員工會議,並告知Honda車隊已不再向車隊注資,但會支付給三個月的遣散費。但Nick Fry與Ross Brawn仍將於下週一前往日本與車廠高層討論如何善後?為了吸引之後的接手人,傳言指出Honda願意把擁有的F1車隊轉手相送,只要對方有能力繼續運營車隊,甚至同意在接手找到未來引擎供應商之前暫時提供技術支援。知情人透露,Ross Brawn也運用人脈與前東家Ferrari談好未來供應比賽引擎的可能,以增加車隊被接手的機率。但如果至明年三月仍找不到買家,車隊總部與設備被分拆拍賣似乎無法避免。對Honda車隊員工來說,這個聖誕節絕對不好過。
Honda車廠積極參與汽車運動的決心不容懷疑!早在1946年本田宗一郎創立「本田技術研究所」 (Honda車廠前身) ,「追求技術的卓越」就成為這家企業的靈魂所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為了吸引日本頂尖工程師的加入、Honda還延攬許多航太人才 (包括目前執行長川本信彥在內的數位高階主管) 。Honda的「高效率噴射引擎」開發計畫源自於1970年代開始,部分成果也轉移到小型汽車引擎的研發計畫。早在1964年,當時默默無聞Honda車廠就開始以自製賽車參加F1賽事並一直持續到1968年為止。1965年Richie Ginther替Honda車隊在墨西哥站拿下分站冠軍的鏡頭一直是Honda競技部門永難忘懷的回憶。現任Honda車廠掌舵手福井威夫過去擁有豐富的F1經歷:過去他曾擔任Honda Research & Development總監,這個部門一向是Honda車廠負責F1計畫的大本營、福井威夫也經常在F1賽道上出現。70年代福井威夫決定加入Honda車廠的原因就是「這是日本唯一一家參加F1賽事的車廠」,80年代他還曾在Honda摩托車比賽的計畫中擔任重要職位。
| | 現任Honda車廠掌舵手福井威夫過去擁有豐富的F1經歷。 |
|
1980年代Honda車廠先後作為Williams和McLaren車隊的引擎供應商時在F1取得絕對的成功。雖然Honda的引擎算不上多麼小巧輕盈,但它動力澎湃,當時幾乎從不出故障。工程上的完美是Honda一貫強調的特質,不論是不是使用渦輪增壓,已故巴西「車神」Ayrton Senna當年更是Honda引擎的忠實粉絲。1992年末Honda以「沒有其他追求目標」為由退出了F1賽壇。之後Honda雖然沒有親身參與F1賽事,但仍以子公司Mugen的身份訓練賽車工程師,還曾不小心拿下過幾場勝利。
| | 1980年代Honda車廠先後作為Williams和McLaren車隊的引擎供應商時在F1取得絕對的成功。 |
|
然而在第三度重回F1賽事的旅程中,Honda最終只留下了一場不算光彩的分站冠軍。雖然David Richards接手BAR車隊之後,2004年該隊達到歷史高峰:在車隊積分榜上高居第二 (僅次於老牌勁旅Ferrari) ,BAR車手Jenson Button則取得車手積分榜季軍 (僅次於Michael Schumacher和Rubens Barrichello) 。2004賽季末Honda車廠大舉買入BAR車隊股份,並於一年後徹底買斷成為大老闆。2006年Button終於在匈牙利站贏得了生涯第一個分站冠軍,不過這主要應該歸功於他出眾的雨天作戰能力。至於Honda賽車,似乎總是不在最佳狀態:Jenson (有時是Barrichello) 雖然都能馬馬虎虎完賽,但總是落在Ferrari、Renault和McLaren之後。
Honda車隊很長時間都找不到方向,譬如炒掉享譽F1的空力設計大師Geoff Willis (如今已在Red Bull車隊與空力設計泰斗Adrian Newey開心共事) 就是一著爛棋。2006年版的Honda賽車頗具競爭力 (至少好過RA107「地球賽車」) ,但整個賽季並無顯著斬獲。07年賽季則是一場災難—坦白講對Honda這樣一家有聲譽的車廠來說簡直是恥辱。雖然拜「地球賽車」主題所賜,07年版賽車發佈時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但Button和Barrichello一坐入賽車,心卻馬上就沉了下來。之後的結果不出所料:Button在17站比賽中僅得到6分,Barrichello則吃了零蛋。剛結束的2008年賽季Honda僅贏了季中退出的Super Aguri及抱零蛋的Force India車隊,頭號車手Jenson Button整季只有3分進帳。
| | 平心而論,Honda車廠在面對2008年全球汽車產業的極端挑戰可說是可圈可點,新推出的Honda Fit更是在美國市場熱銷到無車可賣。 |
|
平心而論,Honda車廠在面對2008年全球汽車產業的極端挑戰可說是可圈可點:其高效率的引擎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新推出的Honda Fit更是在美國市場熱銷到無車可賣。說是本業虧損嚴重而退出F1賽壇恐怕有點牽強,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在F1這樣一個「船小好調頭」的行業中 (至少Williams還領先Toyota車隊) ,Honda車隊卻像一艘臃腫、笨重的遠洋客輪。高層的反應機制非常緩慢,導致不能及時作出決策 (Nick Fry的領導能力早已飽受批評,但他仍能高枕無憂) ,這恰恰犯了F1運動的大忌。當其他隊伍談論到Honda車隊的問題時,大家總是小聲提及「有那麼多的主管:日本人、英國人、美國人 ...」。2007年找來Ross Brawn擔任科技總監一度被認為起死回生的一帖良藥,可惜已經沒有機會驗證。至於Honda車廠的退出會不會引起其他汽車製造商的連鎖反應?還需要持續觀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