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y 25, 2010 |
|
城市 |
Hockenheim |
|
賽道名稱 |
Hockenheimring |
|
賽道長度 |
4.574 km |
|
總圈數 |
67 圈 |
|
比賽總長度 |
306.458 km |
|
|
|
|
|
|
|
隨著英國站的結束,2010年F1賽季進入了下半段。緊接著英國站後,F1車隊抵達了另一條高速賽道Hockenheim,迎接本週末的德國站GP大賽。英國站McLaren車隊苦於「廢氣Rear Diffuser」的測試效果不如預期而放棄在該週末使用,經過了兩週的改良,倘若McLaren有望在本週末使用該系統,這將有望再次提升MP4-25賽車的競爭力。而目前仍有車輛競爭優勢,但苦於車隊內車手爭執的Red Bull車隊也希望在本週末急起直追、縮小與McLaren車手之間的差距。德國站將見證車王Michael Schumacher又一次與地主車迷重逢,鬥志高昂的車王能否異軍突起?讓人十分期待。
德國的Hockenheim賽道是在1939年由德國的Mercedes-Benz汽車公司所興建。當初是Mercedes-Benz為了參加Tripoli大賽,極需要一條高速的賽道以進行賽車的測試,因而在位於萊茵河畔的森林之中的Hockenheim村鎮旁邊建造了這一條長度7.6公里,有兩條高速弧形路段的高速賽道。Hockenheim賽道對於McLaren- Mercedes車隊而言,可算是主場。
| | | Hockenheim在森林區裡的舊賽道曾是F1引擎試煉場,許多車手都因為在此遇到引擎縮缸而退賽。 |
| 由於Hockenheim賽道是在二次大戰期間進行興建,因此在建成之後並沒有立刻為汽車競賽所重用。而戰後位於德西地區歷史悠久的Nurburgring賽道所獲致的高人氣,亦使Hockenheim被世人所忽略。拜1950年代西德經濟起飛而在1960年代開始興建的高速公路,更使原本的Hockenheim賽道被一分為二的切割開來。Hockenheim賽道遭逢此危機的同時亦獲得了轉機,在德國政府同意發放補助款項之下, Hockenheim賽道獲得設備升級所需的經費。當地政府請來了荷蘭籍設計師John Hugenholz操刀,因而產生了全長6.72公里的新Hockenheim賽道。
全新的Hockenheim賽道在1966年開始重新舉行比賽。但是之後在西德舉行的汽車競賽發生了一連串的意外事件,卻是讓Hockenheim躍上國際舞臺的契機。首先是在1968年4月的一場Formula 2比賽,著名的天才型車手在Hockenheim在森林區發生意外喪生,讓Hockenheim的名號廣為國際媒體所關注。而Nurburgring賽道不夠現代化的設計,以及陳舊的安全設備導致意外事件頻仍,使Hockenheim在1970年首次獲得F1賽事的舉辦權。雖然Nurburgring賽道在設備升級後再次取回F1賽事的主辦權,卻因為冠軍車手Niki Lauda在1976年的一場嚴重車禍後,使Nurburgring賽道再一次失去了主辦德國站比賽的資格,讓Hockenheim賽到自1977年起,成為德國GP大賽的舉辦場地,直到現在。此後歷史悠久的Nurburgring賽道,卻只能轉以盧森堡站或是歐洲站之名,繼續參與主辦F1賽事。
| | | | Hockenheim賽道可以說是Mercedes-Benz與McLaren車隊的主場。 |
| 而現在大家所看到造型有如茶壺的賽道路線,是在2000年時開始動工改建而成的全新賽道。Michael Schumacher於1994年取得世界冠軍資格後,德國人再次的掀起觀看F1比賽的風潮,使得在30年前改建的Hockenheim賽道並不足以負荷大量湧入觀賽的人潮,因而Hockenheim賽道在2000年開始進行改建工程,以滿足全新世界車迷的期望。
比賽的進行是在Hockenheim賽道上一條不算長的直線道開始起跑。由於最後一個彎與第一個彎的角度都不算小,因此比賽時在這個路段的車速不太容易超過時速300公里。在起跑後的第1個彎道所連接的,是另一段長度相當的直線道,為了維持速度、爭取時間,在這個名為Nordkurve的彎道上,車手必須忍受以時速200公里過彎時所帶來的3.4g的側向力。這個彎道的特性很自然的讓過於躁進的車手在爭道時容易發生失控,這就是通過Nordkurve彎道的關鍵。維修區的出口亦順著賽道的形勢而設置在出彎之後的位置,因此車手在出維修站時可以對於出彎的車輛造成影響,也成為車隊安排進站策略時的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
在高速出彎後的直線,車手使勁的讓油門盡開,榨取引擎的每一份馬力以提高速度。當賽車狂奔到直路底時,車速高達每小時300公里左右,緊接著來到了Einfarhrt抛物線形的彎,需要大腳煞車到底,因為在尖銳的入彎路線之後,車輛的出彎路線彷若抛物線般地漸漸和緩,並與3號與4號彎相連接。出彎的路線較好拿捏,但是入彎角度的變化極大,因此車手必須將車速降至時速110公里上下,才能夠順利通過,這是就是須要大腳煞車到底的原因。接著賽車進入到Hockenheim最著名的Hochgeschwindigkeits抛物線彎道。在一般的賽道上,車輛能達到最高速的路段,往往就是在賽場上最長的直線路段,可是在Hockenheim賽道上,卻是這條弧形的高速賽道。在Hochgeschwindigkeits上仍然保留了賽道原來弧形的高速路段特色,觀眾可以看到車手在森林旁邊長長的彎道上,將賽車一舉加速至時速310公里以上,畫面十足的詩情寫意,這個路段亦成為Hockenheim的招牌。而賽車以全油門挺進時,亦成為車輛性能極限與耐用度考驗的一大關卡。
| | | Spitzkehre髮夾彎是全場速度最慢的一個彎角。 |
| 而在之後的6號彎道,則是一個半徑極小的髮夾彎,在此車手不僅須要全力的煞車之外,同時又要將檔位自第6檔急速的降到第1檔,煞車與換檔的功力再次立見高下,這個連接Spitzkehre直線道的小彎,是全場速度最低的彎道,車手必須以時速70公里的低速通過。在之後的直線道路況良好,讓車手再次有挑戰時速300的機會。而在沒有弧度的情形之下,車輛設定相對沒有引擎的馬力影響重要。在接下來的路段,設計師以一個凹陷來打斷直線的延伸,增加比賽的難度。直路底的7號彎與凹陷底部的9號彎,在路線的設計上都顯得變化較大,讓車手必須將車速降至時速150公里以下,並且必須善用路肩,才能跑出較佳的路線。在之後的10號與11號彎道,車手則必須在平順的曲線變化之中,將車速拉升至時速250公里以上,才能夠在直線路上再次挑戰時速28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回到起跑大直線之前,設計師又故意繞道的凹陷處,讓原本可以一路到底的超長直線路段,被切成分成3等份,並且多了8個彎道的考驗。在這個凹陷底的彎道稱為Sachs,這裡可以讓車手再次受到3g的側向力的洗禮,並且必須用第1檔以時速100公里的速度通過。而在通過14號、15號彎的連續彎道之後,為了讓賽車在起跑區的直線路段衝刺,車手必須在這裡累積賽車的速度,因而車手要在半徑適中的16號彎與17號彎上,都以時速150公里以上的速度,並在承受3倍重力的拉扯之下通過彎道,回到起跑區完成一圈的比賽。
2009年的德國站排位賽由Red Bull車手Mark Webber以1分32.230秒的成績拿下了個人F1賽車生涯在此地的第一座桿位,Brawn GP車隊雖然痛失桿位,但兩位車手Rubens Barrichello和Jenson Button仍包辦第2和第3位,擺脫了前一站的不振。地主車迷寄望的Sebastian Vettel週日將從第4位出發,而Hamilton駕駛銀箭賽車從第5位出發也是一大驚喜。
在週日的正式比賽中,第一排的Mark Webber與Rubens Barrichello起跑都沒有顯著意外,但Rubens Barrichello依靠車重輕的優勢順利超越Mark Webber。不過賽道上的焦點是因KERS系統而加速飛快的Lewis Hamilton,在進入一號彎道時Hamilton幾乎已經搶到頭位,卻因為煞車太晚而衝出賽道,更糟糕的是他的右後輪胎因為與Webber賽車超大的前翼發生擦撞而爆胎,這個意外使得他不得不返回維修區換胎並浪費寶貴時間。
Felipe Massa靠著KERS系統的幫助超越Sebastian Vettel和Jenson Button,德國小將Vettel此時從第4位滑落至第6位。隨後Jenson Button在第二圈超越Felipe Massa上升至第4位,第2圈結束後Barrichello領先群雄而Mark Webber緊隨其後,Heikki Kovalainen、Jenson Button、Felipe Massa、Vettel分列第3至第6位,如此順位一直維持到比賽第10圈。由於Mark Webber與Rubens Barrichello在起跑進入第一個彎道前發生擦撞,大會裁判在審視重播畫面後判決Mark Webber由於駕駛不當必須接受「通過維修區」的處罰。這讓澳洲車手損失了20秒的時間,完成處罰後Mark Webber的位置滑落至第8位。
| | 一年前Mark Webber在德國站取得了生涯第一勝。 |
|
比賽進行至第30圈時,Rubens Barrichello尚領先Mark Webber有2.8秒,而Jenson Button落後隊友7.6秒,Red Bull與Brawn GP車隊仍穩坐前4位。Rubens Barrichello在第31圈第二次停站加油,但由於他在加油時油管未能順利接上使得他損失了約4秒鐘的時間,Mark Webber和Sebastian Vettel一直到第43圈和第44圈才再次進站,這次Mark Webber選擇使用中性胎而Sebastian Vettel改用超軟胎,Felipe Massa選在第45圈時第二次進站並換上中性胎。
兩輛Brawn GP賽車又一次苦於輪胎性能,兩位車手在賽道上設法提升賽道溫度。Fernando Alonso換上超軟胎後在第49圈做出1分33.365秒的最快圈速,可惜為時已晚。比賽還剩下最後10圈時,兩位Brawn GP車手完成最後一次進站,晚一圈進站的Jenson Button這時超越隊友Rubens Barrichello上升一個位置,看來「三次進站」策略並沒有替Brawn GP車隊佔了什麼便宜。這時Mark Webber與隊友Sebastian Vettel穩坐前兩名,Webber領先幅度已經達到15秒之多。
第60圈比賽順利結束,最終澳洲車手Mark Webber拿下個人生涯的第一場F1分站冠軍,本站比賽對他來說意義非凡。Red Bull車隊連續兩站包辦前兩名,也讓該隊又一次大幅縮小了與Brawn GP車隊之間的差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