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車隊國籍 |
奧地利 |
|
車隊所在地 |
英國Milton Keynes |
|
首場比賽 |
2005年 澳洲站 |
|
首場勝利 |
2009年 中國站 |
|
 |
|
|
  |
2009年對Red Bull車隊來說絕對是意義非凡的一年:該隊證明了就算沒有汽車製造商的支持,挑戰世界冠軍也是有可能的事。如果不是RB5賽車可靠度稍低以及FIA判定雙層Rear Diffuser合法而導致車輛尾部需要重新設計,Red Bull車隊挑戰去年的世界冠軍並非沒有可能。Red Bull車隊是2010年賽季為數不多的幾支車手陣容和引擎供應商沒有變化的隊伍之一,理應擁有穩定性優勢,加以冬季測試的成績不俗,2010年的成績讓人期待。
從2007年賽季開始,Red Bull賽車換用了Renault引擎,並繼續由空力設計大師Adrian Newey操刀設計;Red Bull可謂是沒有汽車製造商支援的F1車隊中資源最雄厚的隊伍。RB5賽車在冬季測試時即展現了不凡的速度,加以Renault引擎提升了30匹馬力。前Toro Rosso車隊的神奇小子Sebastian Vettel取代了蘇格蘭老將David Coulthard,這都讓眾人對2009年賽季的Red Bull車隊充滿期待。
2004年9月,Ford車廠決定退出涉足已久的F1賽事,他們宣佈將停止所有有關F1的活動,同時準備出售Jaguar車隊的所有權,隨後,奧地利Red Bull機能飲料公司宣佈併購了Jaguar車隊及車隊設在英國Milton Keynes的工廠。很快地,Red Bull對車隊管理階層進行了大換血,前F3000車手Christian Horner接任了賽事總監,前Jaguar車隊的Gunther Steiner則擔任了車隊技術總監一職。
 |  |  |  | Red Bull RB2賽車在散熱系統方面一直有問題。
|
| 為了在第一年參賽就有不錯的成績,車隊力邀經驗豐富的David Coulthard加盟,同時車隊也與從Red Bull Junior team就開始培養的Christian Klien與Vitantonio Liuzzi簽下合約,兩人將以交替的方式在2005年賽季中出賽。車隊使用的新型賽車RB1實際上是Jaguar車隊專門為2005年賽季設計的,如果車隊想在2005年賽季中不斷獲得積分,他們將更加的努力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Red Bull車隊在2005年賽季中已表現不俗,在澳洲開幕站,David Coulthard取得第4名,接著在馬來西亞站後,車隊的總積分已超越其前身Jaguar車隊於2004年賽季的總成績。最終,Red Bull車隊在2005年賽季中憑藉穩定的表現獲得了年度第7名的成績。不過也有人認為Red Bull RB1賽車的速度其實相當平庸,只是在賽季初段趁亂獲得了不少積分。整個賽季中,首席車手David Coulthard拿下了24分,而輪流上場的兩位二號車手中,以Christian Klien的表現較佳,因此這兩位車手也因此獲得留任。
在2005年4月23日,Red Bull車隊宣佈將於2006年賽季使用Ferrari所提供的引擎,而F1的賽例又同時作出更動,各車隊於2006年賽季必須使用V8引擎。當時外界普遍認為Red Bull和Ferrari會使用相同規格的引擎,而這一點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推論。而在輪胎方面,Red Bull車隊將會繼續使用Michelin產品。Red Bull在進軍F1之後大動作不斷,先是在Paddock裡設立了「Red Bull機能站」,後來又被稱為是最會搞派對的隊伍,而對F1業界影響最大的就是Red Bull在去年11月成功從McLaren車隊手中挖到了空力大師Adrian Newey。
 |  | RB03賽車是Adrian Newey加盟Red Bull車隊後的首款作品。 |
|
雖然取得在2006年使用Ferrari引擎幫助賽車動力性能得以提昇,但Red Bull RB02賽車的散熱系統一直有問題,而車隊一直找不出解決之道。Red Bull車隊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尋求新的引擎供應,這段時間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與強隊間的距離越拉越大。Red Bull車隊2006年的兩位比賽車手在實力上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一組合完全沒有為車隊加分。從2007年賽季開始,Red Bull賽車換用了Renault引擎,並繼續由空力設計大師Adrian Newey操刀設計。
 |  | 2008年賽季對Red Bull車隊來說是失望的,雖然RB4賽車的速度與可靠度都有所提升,但其年度排名第7名、總積分29分的年度成績甚至不如二軍隊伍Toro Rosso!這與車隊下半季競爭力不佳及David Coulthard的厄運有著不小的關係。 |
|
整體來說,2008年賽季對Red Bull車隊來說是失望的,雖然RB4賽車的速度與可靠度都有所提升,但其年度排名第7名、總積分29分的年度成績甚至不如二軍隊伍Toro Rosso!這與車隊下半季競爭力不佳及David Coulthard的厄運有著不小的關係,可以從Mark Webber在馬來西亞、巴林、西班牙與土耳其站都擠入前8名觀察出來。
 |  | 2009年賽季Red Bull車隊總共進帳153.5分,這甚至遠超過他們在2005到2008年四個賽季的總和 (103分) 。 |
|
2009年Red Bull車隊可說是傳統勁旅表現滑落的受益者,該隊站上年度排名第2位,可說是自2005年賽季成軍以來的最高峰!在中國站Red Bull車隊取得成軍以來的第一座桿位和第一場分站冠軍。在此之前四年Red Bull車度無法拿下桿位,也沒贏過分站冠軍及比賽中的最快單圈。總計2009年賽季該隊共拿下了5座桿位、6個分站冠軍 (其中有4場比賽還包辦前兩位) 加上6個最快單圈成績,整季共16次登上頒獎台。2009年賽季Red Bull車隊總共進帳153.5分,這甚至遠超過他們在2005到2008年四個賽季的總和 (103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