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日起
日止
(年份請以西元輸入)


11/26/2024
四連霸!Red Bull車隊 Max Verstappen拉斯維加斯站提前封王,F1史上第5位四連冠車手
11/8/2024
[F1回顧]巴西站:Verstappen雨地驚人發揮,17位奪冠,年度冠軍地位回穩
11/8/2024
[F1]墨西哥站:Ferrari連續奪冠,Verstappen加罰20秒,Norris積分大幅追近
11/6/2024
[F1]美國站:Ferrari回神拿下冠亞軍,Verstappen衝刺賽奪冠拉大分差
10/11/2024
[F1回顧]新加坡站:Norris桿位奪冠,Ricciardo告別作搶走最快單圈讓年度冠軍更為膠著
9/19/2024
[F1回顧]亞塞拜然站:倒數2圈Sainz撞掉Perez,McLaren站上車隊榜領先位置
9/9/2024
[F1回顧]義大利站: 1停策略成功,Ferrari車手Leclerc拿下冠軍
8/30/2024
[F1回顧]荷蘭站:起跑失誤瑕不掩瑜,Norris大獲全勝
8/22/2024
[F1回顧]比利時站:Russell重量不足痛失冠軍,Hamilton遞補取得生涯第105勝與第201次頒獎臺
7/26/2024
[FE]電動方程式英國倫敦站,保時捷車手Pascal Wehrlein勇奪世界總冠軍
8/13/2010
[F1專欄]「可動式尾翼」明年粉墨登場
記者/Hunter Hsu 本文已被閱讀29,753
一直以來,F1比賽的科技規則都是影響賽壇生態與賽道內成績的重要關鍵,而F1比賽的可看性更決定了F1老大Bernie Ecclestone與背後金主CVC私募基金的荷包。從2011年開始,「可動式尾翼」 (moveable rear wing) 允許出現在F1賽車內。這項新引入的空力套件能否大幅改變F1賽事的競爭程度?

骨灰級的F1車迷絕對記得1969年,因為該賽季有其特殊意義,它是「F1空力時代元年」、空力套件首次出現在F1賽車上的一季!第一輛搭載前翼與尾翼的F1賽車在該賽季的比利時站出現,F1參賽隊伍很快就發現了空力套件的潛力。不過當時「車輛空氣動力學」缺乏理論基礎,車隊尚不能測量或推算車身各部位的下壓力值大小,空力套件的優勢還沒有辦法以科學方式預估。41年前由Colin Chapman設計的Lotus 49賽車在西班牙Montjuich賽道出現——那是該賽道第一次迎接現代F1賽車——而且這些賽車裝上了高聳的立柱式尾翼。全新的空力套件不但看起來嚇人,也立刻展現其驚人性能:Jochen Rindt拿下桿位、Graham Hill名列第3位。Rindt的賽車比身後的Ferrari車手Chris Amon每圈快上了半秒之多!

骨灰級的F1車迷絕對記得1969年,因為該賽季有其特殊意義:它是「F1空力時代元年」、空力套件首次出現在F1賽車上的一季!

雖然性能驚人,但這項新裝置的危險也馬上浮現:Graham Hill與Jochen Rindt在1969年西班牙站都因為承載尾翼的結構斷裂而發生嚴重意外退場。當時F1運動的主管單位CSI對立柱式尾翼的恐怖意外非常擔憂,因為之前的兩個意外實在太嚇人,CSI決定在之後舉辦的Monaco站GP大賽中禁止F1車隊使用前翼與尾翼。幾經修改後,F1賽車的尾翼規則演進成尾翼不可動,並且嚴格遵守高度和寬度的限制。尾翼的出現註定將顯著影響比賽最終成績,雖然當時擔任Matra車隊經理的Ken Tyrrell是最強烈抗議空力套件出現在賽道上的一位,他曾經說出「沒有前翼與尾翼的F1賽車仍然可以贏得比賽」。可惜這一次Ken Tyrrell說錯了:1969年的世界冠軍就是由Jackie Stewart駕駛著一輛擁有巨型尾翼的F1賽車所抱走,諷刺的是、他還是替Matra車隊代表出賽!

「可動式空力套件」 (moveable aerodynamic devices) 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創新發明,這種設計早在二次大戰前的賽車上就已出現。

尾翼是F1歷史最悠久的空力套件,它大約製造了全車下降力的35%左右。有關尾翼的相關知識並不複雜。簡單的說就是需要在較多下降力賽道中,車隊會拿出面積較大的尾翼同時將傾斜角 (angle of attack) 加大,代價是增大直線道時的阻力。從2009年開始,FIA允許車手在比賽中調節前翼角度,主要目的是希望車手在彎道內更加接近前方賽車,並在之後直線道內發起超車攻勢以改善比賽精彩程度,然而前述的嘗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F1科技小組決定開放「可動式尾翼」 (moveable rear wing) 的使用。平心而論,「可動式空力套件」 (moveable aerodynamic devices) 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創新發明,這種設計早在二次大戰前的賽車上就已出現。Porsche 964、Porsche 996、Volkswagen Beetle 1.8T以及Volkswagen Corrado等車型尾窗上、可隨速度升降的小鴨尾後擾流翼就是此類應用。

從2009年開始,FIA允許車手在比賽中調節前翼角度,主要目的是希望車手在彎道內更加接近前方賽車。

新版空力套件規則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比賽可看性,近年來進行車迷調查報告都清楚告訴FIA和FOTA,車迷們想看的是更多的超車,沒有人希望比賽中的超車鏡頭變少!因此超車工作小組提出一系列想法,「車輛空力套件下壓力大幅降低」一度是最可能的答案,但隨著雙層Rear Diffuser被判定合法,前述努力宣告白廢。明年超車工作小組又將希望寄託在「可動式尾翼」上,不過這項裝置能夠不負所託嗎?

 
 

超車工作小組核心想法是每當賽車追上前方賽車,而且雙方單圈成績差距縮小至1秒之內時,在賽道特殊計時段 (可能在直道的起點或直線道之前) ,車手駕駛座內會出現信號告知車手在下個直道可使用可動式尾翼來降低阻力,從而使他有更大的機會進行超車。不過F1比賽的精彩程度到底是否需要改進到什麼程度?目前各方仍有許多分歧,一部份賽壇人士相信若單純為了超車而超車,這樣的表演並沒有什麼特殊與稀有之處。想像一下下列情況:僅落後B車手一秒之內距離的A車手將他的尾翼調平以飛速通過直線道,然後在下一圈當他們經過同一計時點的時候,他發現B車手也在他身後1秒,但他在被對手反超時幾乎無計可施。F1賽壇內的「基本教義派」人士 (多數年事已高) 相信觀看一場像NASCAR比賽那些幾乎隨時出現超車與再被別人超車的鏡頭,這就像盯著油漆變乾那樣無聊,但NASCAR賽事轉播在全美電視網的收視率超過3%以上、單場吸引超過美國境內超過500萬觀眾觀賞也是不爭的事實。

部分F1人士瞧不起NASCAR的超車品質,NASCAR賽事轉播在全美電視網的收視率超過3%以上,單場吸引超過美國境內超過500萬觀眾觀賞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明年就要上場的可動式尾翼,過去曾經效力於BAR、HONDA、Red Bull車隊,目前效力於HRT車隊的空力設計師Geoff Willis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純粹科技角度來看 (不論是安全性或是可靠性) ,設計出超車工作小組構思的系統沒有任何困難之處,可動式尾翼造成在直線道極速上的差距將足夠大到使超車成為可能。但科技的干預可能使超車變得太過簡單或依然太難,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是一大挑戰。畢竟賽車迷希望看到的是沒有人為影響的比賽,F1不僅僅是純粹的工程競賽,它是一項運動也是一項娛樂事業。可動式尾翼是不是增加超車鏡頭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恐怕還要時間來回答,但至少我們距離理想又更接近了一步。

2010/01/25 [F1專欄]2010年F1賽車設計大趨勢
2009/01/13 Martin Brundle認為09年賽季難預料
2009/01/30 FIA澄清各式F1比賽規則細節
2011/04/01 [F1專欄]從澳洲站結果再論KERS系統與可動式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