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GP
聖馬利諾站
San Marino
排位賽:2006/04/22 12:00 (台北時間 04/22 20:00)
正 賽:2006/04/23 12:00 (台北時間 04/23 20:00)
April 23, 2006
城市 Imola
賽道名稱 Autodromo Enzo. Dino Ferrari
賽道長度 4.933 km
總圈數 62
比賽總長度 305.846 km
排位賽成績正賽成績
[聖馬利諾站決賽]紅藍大對決歷史重演
[F1聖馬利諾站排位]紅軍在主場準備暴力反擊
[GP進修班] F1聖馬利諾站:綁緊了再上
2006 聖馬利諾站精彩鏡頭
1 M. Schumacher Ferrari
2 F. Alonso Renault
3 J.P. Montoya McLaren
4 F. Massa Ferrari
5 K. Räikkönen McLaren
6 M. Webber Willams
7 J. Button Honda
8 G. Fisichella Renault
Imola是位在義大利亞平寧山脈東麓的一個小市鎮,舉凡Ferrari、Lamborghini、Maserati等專門製造純種跑車的名廠,它們的公司及工廠都是設立在Imola的附近,由於這樣的地理位置與人為環境,讓Imola賽道成為義大利的賽車文化中最為重要的據點之一,使得Imola成為全球跑車迷在有生之年必要一遊的聖地。平時Ferrari亦經常在Imola賽道上進行測試工作。

1994年,F1巨星Ayrton Senna在此意外喪生。
Imola賽道的全名是Autodromo Enzo & Dino Ferrari,用以紀念Ferrari車廠的創辦人Enzo與其在賽道上喪生的愛子Dino之名來做為賽道的名稱。Imola賽道的歷史可以回溯至二次大戰後的1950年,在戰後經濟蕭條的年代中,Imola政府為了與重建地方經濟,於是決定大舉進行公共建設,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在Alfredo Campagnoli、Graziano Golinelli、Ugo Montevecchi及Gualtiero Vighi四位賽車迷的提案之下,決定以新建的道路與原有的公共道路相連接,以建構成賽道有足夠長度的一個賽車場,並且提供當地及附近的汽車廠在此進行測試和競賽之用。在兩年之後,Enzo Ferrari便帶了一輛Ferrari跑車到Imola賽道上,由Alberto Ascari、Gigi Villoresi及Giannino Marzotto等知名車手進行測試。另外Moto Guzzi與Gilera等機車廠亦陸續的開始在這裡進行測試。而Imola賽道則是在1953年以舉行機車比賽來揭開Imola賽道的競賽歷史,首次的汽車比賽則是到了1954年6月才舉辦。

過高的路沿石考驗懸掛系統的耐用度。
F1錦標賽在1963年來到Imola賽道上舉行。當時主辦單位募集了充足的資金之後,邀請F1的車手先從無關積分的表演賽開始進行,但是象徵義大利精神的跑車大廠Ferrari卻沒有出席。為了獲得Ferrari對於在Imola賽道上舉行F1賽事的支持及參與,於是Imola市議會開會決議以Ferrari創辦人Enzo Ferrari與其早逝的愛子之名,而將Imola賽道更名為Dino Fearrari賽車場。Imola市議會的這項行動終於獲得Ferrari的支持,因而在隨後獲得Ferrari在金錢上的奧援,因而能興建正式的封閉型賽道。並於1979年,以無關積分的Dino Ferrari Grand Prix重啟F1賽事之門,並於隔年取代了Monza賽道,接下義大利站的比賽,正式列入F1賽季之列。雖然1981年Monza再次取回了F1義大利站的主辦權,但是F1大老Bernie Ecclestone仍繼續在Imola賽道舉行F1比賽,並以距離賽道80公里處、義大利歷史上曾經存在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將其命名為聖馬利諾站,成為正式的賽程,直到今日。

聖馬利諾站在舉行比賽的初期,曾有許多車手因為爆胎或是機械故障的緣故而發生重大意外,但是都奇蹟式地受到輕傷。但是在1994年的意外,卻讓F1損失了近代賽車史上最閃亮的巨星─Ayrton Seena。當年的那場比賽,在排位賽時就造成Roland Ratzenberger的喪生,而在隔天,由於方向機柱的斷裂,讓巴西籍的天才車手Senna的賽車失控,高速撞上出彎處的護牆,讓F1賽場上的傳奇提早畫上了句點。

過了Tamburello彎之後就是一段大直路,F1賽車在此可以達到時速300公里。
而僅管有著F1黑暗的回憶,但Imola賽道仍是F1比賽之中相當經典的一站。只是在Senna發生嚴重車禍之後,F1大刀闊斧地修改安全規定,以讓車手在越來越快的比賽之中,仍能維持生命安全。而在設備上一直無法更新符合F1比賽要求的聖馬利諾站,亦可能在2005年起,從F1賽事中除名。因此,2004年的比賽極可能是其最後一次主辦F1大賽。

而撇開歷史因素不談,Imola賽道的確有其動人之處。一如許多歐洲歷史悠久的賽道,Imola賽道的安排並不如現代新開發的賽道那般佔地方正,直線與彎道的配置規律,路面寬大平整。相反的,Imola並沒有乾脆俐落的大直線賽道,而是有許多不太長的直線或是大曲率的彎道,配合上許多的小彎道所組成的。全長4.933公里,並不算長,完成一圈的時間需在1分21秒以上,平均時速在210公里左右。而Imola賽道除了以彎道的配置來打亂車手的節奏之外,更有著高聳的路沿石,讓車手在過彎時,面臨相當程度的震動,這對車手的技術、體能與車體懸載的耐用度都是極大的考驗。

反時針出發的Imola賽道,從直線上的排位開始起跑。在直線之後就慢慢融入一個向左的大彎,不大的曲率讓車手仍能繼續全油門加速前進。一直到了Tamburello的連續彎道之前,車手可以上到6檔,以時速289公里前進。但是先左後右的彎道,加上狹小的路面,讓車手必須減速至每小時128公里,以通過這兩個彎角,並將檔位保持在3檔,以在第一時間利用馬力峰值加速前進。

出了連續彎道,還沒一會,又碰到了一個左彎,接著就來到全場最長的直線。車手再次可以油門全開前進,車速亦直上300公里,檔位用盡,在直線中跑出第一個計時段的成績。緊接而來的Villeneuve連續彎道,又要讓剎車降檔,不過由於半徑不算小,所以車速還能保持在200公里以上,並能以4檔220公里以上時速出彎,接上小直線路段。但是油門並不能全開,因為在直線之後出現全場最低速的2檔掉頭彎,出彎速度將僅在時速100公里上下,對於路線選擇與剎車系統成為極大的考驗。

許多車手常常會在進入Rivazza彎道前因煞車不及而衝入緩衝區,因此車手對這個高速下坡直線底彎道的掌握是否得宜,會影響單圈成績的好壞。2005年聖馬利諾站的排位賽,Michael Schumacher就是在這邊衝出賽道的。
接下來的彎道在設計上並不刁鑽,但是從Piratella彎道起,賽道來到了賽場上的高點,在直線加速爬完上坡之後,就在重心挑高的時候,賽道正好碰到入彎點,對下壓力的設定將是極大的考驗。而成功完成這個彎角之後,賽道已轉而下坡,在重力的幫助之下,車輛很快便能回復速度。在直線段的再次用到6檔,時速在260公里以上。接下來的Acque Minerali彎道則是由兩個右彎組合而成,而出彎時賽道又略為彎左,對於路線選擇極為重要。接著就是第二段直線,並完成第二個計時段。

而接下來到終點之前的道路,再次由緊湊的連續彎道開始,接著是一條曲率不大的高速彎道,讓車手再次能將車速推至接近300公里的水準。而在高速彎道之後,接著是兩個左轉的直角Rivazza彎道,讓車手回到起跑線附近。但是眼見終點在前的車手,仍無法全油門到底,盡興而歸,因為就在起跑大直線前,又有一個緊密的連續彎道,讓車手再次把車速降到100以下,以2檔通過,完成一圈的賽程。整場比賽需進行62圈,總計里程為305.609公里,比賽時間以2004年賽季1小時26分鐘的記錄來看,在2005年賽季的新規則下,比賽大約需要進行1小時3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