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GP
澳洲站
Australia
排位賽:2007/03/17 03:00 (台北時間 03/17 11:00)
正 賽:2007/03/18 03:00 (台北時間 03/18 11:00)
March 18, 2007
城市 Melbourne
賽道名稱 Albert Park
賽道長度 5.303 km
總圈數 58
比賽總長度 307.574 km
排位賽成績正賽成績
澳洲站週日正式比賽報導
澳洲站週六排位賽報導
數支車隊醞釀抗議「二手賽車」上路
1 K. Räikkönen Ferrari
2 F. Alonso McLaren
3 L. Hamilton McLaren
4 N. Heidfeld BMW Sauber
5 G. Fisichella Renault
6 F. Massa Ferrari
7 N. Rosberg Willams
8 R. Schumacher Toyota
1996年之前的澳洲站都是在Adelaide賽道所舉行的,這個賽道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Michael Schumacher與Damon Hill為了爭奪世界冠軍而發生的撞車意外。
經過了4個多月的冬眠後,F1新賽季終於到來,賽季初期的海外賽程(澳洲、馬來西亞與巴林三站)一直被各車隊視為歐洲戰場的「熱身賽」,也是觀察對方陣營今年新賽車有多少斤兩的時機。畢竟在冬季測試時作假並不困難(減輕車內載油即可),澳洲站卻必須使用真槍實彈!

除了去年因與大英國協運動會撞期而順延,澳洲站已經連續10年成為賽季開幕站,FIA從1996年將賽季中的第一站賽事改在澳洲舉行,同時以墨爾本Albert Park賽道取代了Adelaide(阿德雷德)作為F1系列賽澳洲站的比賽場地。這種賽程時間的安排方式使得反對者不乏其人,雖然觀眾逐漸的接受了以澳洲Melbourne作為F1賽季中第一場比賽的舉辦地點。澳洲首府Melbourne是澳洲的第二大城,曾經在1956年舉辦過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積極推行運動的一個城市。位在Melbourne南邊的Albert Park賽道坐落在一個公園中,於1953年在Albert Park內建造一條長度達到6.8公里的賽道,這條賽道結合了公園內部道路並且環繞著美麗風景的湖岸。在1992年由維多利亞州選出的新仕州長Jeff Kennett所大力推動的Melbourne發展計劃中,將發展賽車運動列為計劃的重點之一。並在辛勤奔走及大力遊說之下,使FIA與Melbourne簽署F1錦標賽的活動舉辦合約,並自1996年起取代已經舉辦過11屆澳洲站比賽的Adelaide (阿德雷德);並且向來在F1賽季中擔任閉幕站的澳洲站,自此Melbourne的Albert Park賽道變成賽季中開幕賽的舉辦場地。

所有賽車繞著湖水以順時針方向進行,賽道二側的風景非常宜人,幾乎所有的F1車手都喜愛這條賽道。
平時Albert Park是Melbourne市民休憩暨活動的場所。在F1比賽開始之前,主辦單位便會開始封閉公園內的道路,將公園內的通道與公園外的道路結合,以規劃出一長度達5.3公里的符合FIA要求的賽道,並對路面重新進行畫線及整修和鋪設,同時在公園的空地上搭建觀眾席的看台,這個座落在Albert Park內的賽道於是成形。Albert Park賽道的設計具有平滑而流暢的特色,因此減少了速度上的損失。Albert Park賽道過去幾季沒有什麼太大改變,最主要的改變是對位在進入維修區 (pit)前的S型彎道做了截彎取直的修改。今年FIA也把在維修區的速度由原來時速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比賽將圍繞湖水以順時針方向進行,賽道二側的風景非常宜人,幾乎所有的車手都喜愛在Melbourne的Albert Park賽道進行比賽。由於是條「半街市賽道」,之所以不將它歸類於與Monaco或澳門相同的街市賽道、最大的原因在於有一半的路段是Albert Park公園內的步道(供行人與自行車使用),Albert Park就在Melbourne市中心、所以賽車迷沒有交通問題。公園內的景致增加不少觀賞比賽的樂趣、但公園步道對F1參賽車手來說卻是個頭疼問題:因為全年僅舉行一次F1大賽,這一段路面的抓地力因灰塵堆積而大幅降低、一直要到練習時段結束後(路面附上輪胎殘膠)情況才會改善。如果週五或週六又下雨,我們可預期車手意外滑出跑道的場景會頻頻發生。Melbourne市的環保人士對F1大賽相當感冒,他們認為這項比賽嚴重破壞公園內的生態平衡(比賽前後搭建臨時看台、大量賽車迷湧入公園等原因)。為了安撫環保人士,主辦單位除了承諾持續在公園內進行植樹綠化工作,比賽週之前還要遷移公園中的天鵝與野鴨、以免牠們因為F1賽車的巨大噪音而驚嚇過渡。一年一度的Melbourne汽車展也選在同一時間共襄盛舉,前往當地觀賞比賽的車迷千萬不要錯過。

過了Clark Chicane(10號)彎後,有一段不算短的直路可以讓車手大腳油門衝刺。
從觀禮台前的起跑區以順時針旁方向做起跑,所有的車手必須在起跑之後及進入1號彎之前的混戰之中盡全力的搶佔有利的位置,然後擠進向右彎的1號彎,以及接踵而來向左彎的2號彎,並在這一陣的混亂之中取得位於上的優勢。由於1號彎較為狹窄,而2號彎又緊接在後,因此這裡是澳洲站在比賽時較常出現撞車畫面的地點。為此在1號彎的外側設計了很大的緩衝區,以提供賽車在衝出跑道的安全防護之用。

在通過1號及2號二個連續的彎道時,必需注意路線的選擇。起跑後在經過二個連續彎之後,賽車手之間排名的先後次序就已經大概的出現了,每一輛賽車也逐漸的提高速度。在比賽的過程中2號彎可用第4檔以超過時速200公里的速度通過。在接下來的直路上加速換檔到第6檔,達到時速275公里以上。接下來的3號與4號彎都是超過90度的彎道,為通過這一組必須先右後左的連續轉彎,使得賽車手必須在直路底前剎車,將車速降至時速140公里左右,用3檔及2檔來維持動力以完成過彎,並以略低於入彎的速度出彎。接著檔位不變的往5號彎繼續前進,並以2檔拉高轉速,在出彎時便能達到時速200公里,在快速的轉過5號彎之後,隨即通過第1個計時點。

Albert Park賽道的設計上,在連續彎道的前一個彎道都是半徑小的大角度小彎。
在後續的6號彎和7號彎之間的跑道有著變化極大的曲率,在這段跑道上考驗著賽車手選擇行駛路線的能力。同樣注重行駛路線選擇的情形也出現在弧度較大的8號彎,以及之後的9號彎與10號彎的連接處。在通過這兩個小彎之後,略為向左的10號彎可以讓賽車手全油門衝刺,就在通過第2個計時點後,這段賽道亦進入了尾聲。

接下來的11號與14號彎都是屬於角度相當好處理的彎角,而且彎道之間所連接的賽道亦都是直線,擁有馬力較大的賽車可以利用優勢在這裡進行超越。由於13號與14號彎為90度的彎角,賽車通過的速度大概都在150公里以下,因此不容易發生進接的纏鬥場面。接下來的15號彎又是一個超過90度的小彎,只是這一次是向左轉,這個彎的速度是全場最低的,車速將低到時速100公里以下,幸好在出14號彎時的速度不是很快,所以要過15號彎對於變速箱而言還不算嚴苛。在出15號彎之後迎接的是16號彎,這一個90度右轉的大彎,賽車在通過16號彎以後,隨即進入連接起跑位置的大直線路段,進入下一循環的開始。F1賽車的引擎在大直線上全力發揮,讓賽車在猛力的衝刺下再次將車速衝上270公里以上的高速。

2006年Michael Schumacher在澳洲站表現走樣。
為符合FIA規定每場比賽必須超過305公里的行駛距離,澳州站必須在總長為5.303公里的Albert Park賽道上進行58圈,總共行駛307.574公里。完成整場比賽的時間大約是1小時35分鐘,跑完單圈的時間大約是1分30秒,平均時速在194公里左右。最快的單圈紀錄是1分24.125秒,由M. Schumacher於2004年的比賽中寫下,並且快過Ruben Barrichello經於2002年在舊制的排位賽中創下的1分25.543秒的最快單圈紀錄。

Albert Park賽道的設計上,在連續彎道的前一個彎道都是半徑小的大角度小彎,在後半的彎道在角度上就較為簡單,讓車手能夠順勢地加速。維修區旁的大直線路段仍然是全場最安全的超車地點。從賽車在許多的連續彎道中入彎及出彎的畫面處中,看著賽車手如何的減速、降檔、選取路線、加速、換檔….等等。一場精采的F1錦標賽即將在位於澳洲Melbourne的Albert Park賽道演出。

2006年澳洲站因為異常的低溫導致包括Ferrari在內的不少隊伍陣腳大亂,間接導致Fernando Alonso輕鬆取勝。至於誰最有可能拿下今年首勝?從過去的紀錄來看,1997年至今的10座分站冠軍中、Michael Schumacher與David Coulthard就包辦了6座(其他冠軍車手包括Eddie Irvine、Mika Hakkinen、Giancarlo Fisichella與Fernando Alonso),這7年中Schumacher還拿下三座桿位與三次最快單圈。Kimi Raikkonen過去在這裡始終表現不惡,倘若Ferrari車隊準備充分、紅軍在此地揚威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