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GP
奧地利站
Austria
排位賽:2021/07/03 13:00 (台北時間 07/03 21:00)
正 賽:2021/07/04 13:00 (台北時間 07/04 21:00)
July 4, 2021
城市 Spielberg
賽道名稱 Red Bull Ring
賽道長度 4.318 km
總圈數 71
比賽總長度 306.578 km
排位賽成績正賽成績
[F1]奧地利站決賽:Verstappen完美奪冠,Norris拿下季軍
1 M.Verstappen Red Bull Racing
2 V. Bottas Mercedes AMG
3 L. Norris McLaren
4 L. Hamilton Mercedes AMG
5 C. Sainz Jr. Ferrari
6 S. Pérez Red Bull Racing
7 D. Ricciardo McLaren
8 C. Leclerc Ferrari
因為COVID-19疫情的影響,加拿大站取消、遞補的土耳其站也一度取消,因此為了補齊賽曆上的分站,F1將法國站提前,並按照2020年的方法,在Red Bull Ring再次舉行2連賽,唯這次先行在6月27日比賽的叫Styria站,而7月5日所舉辦的稱為奧地利站。

奧地利站與Styria站的跑道相同,均是10個彎道、3段DRS的配置,以4.318公里進行71圈,進行總長306.452公里的賽程。為增加差異,Pirelli倍耐力讓輪胎從C2到C4的配置,改成C3到C5,以更高性能磨耗也更高的組合,讓各車隊必須做出變化。

賽程時間表

2021年第9站F1奧地利站賽程時間表 
活動項目臺灣時間
第1階段自由練習07/03 星期五1700-1830
第2階段自由練習07/03 星期五2100-2230
第3階段自由練習07/04 星期六1800-1900
排位賽07/04 星期六2100-2200
正賽07/05 星期日2110-2310

Mercedes AMG將在奧地利站帶來全新底盤

從摩納哥站開始,Mercedes AMG車隊已經連續4站沒有拿下分站冠軍了,這是進入Hybrid時代Mercedes AMG王朝的霸業之中,不曾出現過的狀況,而事實上,Max Verstappen在8站之中拿下5站分站冠軍、3站亞軍、3座桿位、2次最快單圈,表現遠遠勝過尋求第8座世界冠軍的Lewis Hamilton,讓Hamilton以212分對252分落後40分在Verstappen之後。因此,即便Mercedes AMG車隊領隊Toto Wolff才剛說過車隊將研發能量已轉移至2022年新規則的賽車,Mercedes AMG車隊的技術總監仍決定進行車輛升級,並在奧地利站為車手帶來全新底盤,以期能提升戰力,確保車隊與車手都能拿下第8座世界冠軍。至於成效如何,有待比賽見真章。

Mercedes AMG車隊的底盤更換能帶來多大的實力增長呢?能夠扭轉劣勢?

中國車手周冠宇在第1階段自由練習上場

在奧地利站有個令中國以及亞洲車迷高興的消息,那就是隸屬於Renault培訓計劃、目前在F2賽事中積分領先的中國車手周冠宇,將在奧地利站的第1階段自由練習,駕駛Fernando Alonso的賽車,上場為Alpine車隊進行測試,這將是周冠宇首次正式駕駛F1賽。

1999年5月30日出生的周冠宇,年方22歲,是目前中國在國際方程式賽車中級別最高的車手。他在2014年獲選Ferrari車手學院,並在2015年拿下義大利F4的年度亞軍。2016年及2018年則在參加了2年歐洲F3賽事。2019年轉而加入Renault培訓計劃,並加入F2賽事。2021年是F2賽事的第3年,目前為於積分領先,亦因為身為Alpine車隊的測試車手,獲得上場駕駛的機會。

討論周冠宇是否能進入F1世界還言之過早,但若他能保持目前在F2賽事的戰績,將成為他爭取2022年坐上F1席位最好的籌碼。

奧地利站多了亞洲面孔─中國車手周冠宇。

輪胎設定與選擇


對於奧地利站比賽,輪胎供應商Pirelli倍耐力選擇C3至C5最軟的配方組合做為比賽由硬至軟的配方。Pirelli表示,與Styria站一樣,奧地利站的各項指標,均是賽季之中屬於中等的水準,僅有下壓力的需求偏高。不過為了創造出不同的差異,增加比賽精彩,Pirelli倍耐力在配方選擇上做了調整,讓車隊及車手必須進行不同的思考與決策。

在輪胎的設定方面,前輪與後輪的最低起始胎壓為21.5 PSI與20.0 PSI,前輪較2020年下降了3 PSI,但是後輪是少見的提高1 PSI,顯然亞塞拜然站的爆胎仍造成了策略上的影響。而前後的內傾角則為-3.50度與-2.00度。

Red Bull Ring賽道簡介

Red Bull Ring賽道位於奧地利的Spielberg,最早源自二戰後的1950年代。在戰爭壓力之後解放的歐洲社會,賽車活動再次在各地恢復興盛,加上眾多戰時的機場閒置,成為人們對於速度追求最好的遊樂場,Spielberg也不例外。

最早的賽道,是利用稻草及錐筒在Zeltweg機場圍出來的L型賽道。
當年Spielberg賽道位於現址西南方Zeltweg的一座機場附近,以乾草堆與錐筒排成L形的賽道,便成為當地車迷互相較勁的地方,並在1958年辦起了第1場國際賽事,由駕駛Porsche賽車的德國車手Wolfgang von Trips拿下冠軍。

隨後Zeltweg也於1959年和1960年舉辦過兩次F2比賽,由於賽道營運組織終極目標,就是在此舉辦F1大賽,終於在幾年過後願望成真,於1964年舉辦第一屆奧地利F1大賽,只不過因為賽道簡陋,崎嶇不平,因此在隔年F1便沒有回到此地舉辦。

Österreichring奧地利賽道的誕生

當年Österreichring的全新修築,帶來了F1比賽。
為了取代Zeltweg賽道,Österreichring於1969年落成。這個賽道的英文翻譯便是Austrian Circuit奧地利賽道之義,顯見其對於奧地利賽車運動的重要性。全新的賽道與Zeltweg機場賽道相距不遠,就在Styrian山的山腳,其原始設計是一條相當高速、且高低落差極大的賽道。

超越原有崎嶇路面的全新賽道設施,Österreichring順利地1970年至1987年間連續舉辦F1奧地利大賽。而高速的賽道設計,讓車手與車隊能一展性能極限,受到各方一致的歡迎。根據過去在此地擁有比賽經驗的車手說法,駕駛6速變速箱的賽車,幾乎用不到4檔以下的檔位,其高速的特性可見一斑。

正因為平均時速相當高,因此在過去奧地利賽道被視為一條危險的賽道之一,尤其是Bosche彎這個幾乎是180度的下坡彎道,也由於高速特性設計,因此在1980年F1賽車允許渦輪增壓科技的年代,一輛賽車在此可輕鬆飆出320km/h的速度,不過也由於平均速度相當高,因此對於賽車引擎與輪胎負擔相當大,也意味著事故很容易就發生。

於高速取向的特性,因此使得F1賽車在此的平均速度相當高,根據過去在此地擁有比賽經驗的車手說法,在一圈當中駕駛6速變速箱的賽車,幾乎用不到4檔以下的檔位。 (圖為1977年奧地利F1大賽)

安全意識高漲,1990年大幅翻修,更名A1 Ring

隨著賽車運動安全意識在1990年代高漲,因此Österreichring在1995年開始進行幅度相當大的重建工程,幾乎整條賽道都經過修改,單圈長度從原本的5.942公里縮減成現今的4.326公里,而這也就是現今Red Bull Ring的雛形,而由於奧地利電信商A1 Telekom為重建工程出資不少,因此這條賽道也就此更名為A1 Ring,並且在重建完成之後,於1997年開始重新成為F1奧地利大賽的地點,直到2003年被機能飲料大廠Red Bull買下為止。

Österreichring在1995年開始進行幅度相當大的重建工程,幾乎整條賽道都經過修改,單圈長度從原本的5.942公里縮減成現今的4.326公里,目前的Red Bull Ring也大致保持當時的設計。

Red Bull出手買下,從工程停擺到重生

在全球各地致力推廣極限賽事的Red Bull,對A1 Ring開發也有相當的興趣,因此於2004年Red Bull飲料出資買下A1 Ring、並著手全新的計劃擬訂,計劃中除了單純做為賽車場外,Red Bull共同創辦人Dietrich Mateschitz,還想要將其整建成為一個大型賽車主題遊樂園區。

2004年Red Bull飲料出資買下A1 Ring,Red Bull共同創辦人Dietrich Mateschitz,還想要將其整建成為一個大型賽車主題遊樂園區,雖然這項計劃最後告吹,但現在的Red Bull Ring周邊仍然有著相當豐富的休閒娛樂活動規劃。

當中包含了高級飯店、卡丁車場、賽車學校以及周邊各式休閒娛樂設施等等,而且這切設施都將會與原本的賽道串連在一起,而擬訂計劃後,Red Bull便開始進行大規模整建,正當大看台與Pit區都先拆除了之後,鄰近居民卻開始對這項工程抗議,最後因為得不到奧地利環境保護局的支持而就此停擺,這也就是奧地利大賽在當時缺席的主要原因。

到了2005年,奧地利政府認為A1 Ring有著存在的必要,因此決定要將這條歷史悠久的賽道重新整建,資助合作夥伴名單中除了Red Bull,據悉Volkswagen、奧地利機車公司KTM還有知名汽車零配件供應廠Mana也名列其中,只不過後兩者最後都放棄投資,Red Bull更曾揚言不會再投資此賽道。

眼看這條優美賽道將成為廢墟之時,2008年Red Bull獲得奧地利政府的許可展開賽道重建,只不過原本的大型主題園區計劃因為資金短缺而放棄,因此Red Bull只是將原本拆除的部分重建,整修賽道環境與賽道而已,賽道設計與原本A1 Ring大致相同,並自2010年開始舉辦KTM與F2等賽事,隨後Red Bull便於2012年和FIA開始交涉,希望重回F1年度賽程之中,直到2013年才宣布Red Ring成為2014年賽季其中一個分站。


目前這條賽道正式名稱為Red Bull Ring,賽道中央還立起一座氣勢凌人的公牛銅像,成為此賽道的新地標。

2008年Red Bull獲得奧地利政府的許可展開賽道重建,雖然只是重建整修原本拆除的部分,但最終仍讓這條賽道得以持續舉辦賽車運動,而圖中這座神氣的公牛銅像,已成為改名Red Bull Ring後的知名新地標。

 
 

歷史紀錄

在Österreichring時代,自1970年至1987年,F1在此舉辦了18屆的賽事,採用Ford引擎的Lotus車隊拿下4屆冠軍最多,車手紀錄則由Alain Prost的3冠領先。在A1-Ring時代,1997年至2003年共7屆的比賽中,使用Mercedes-Benz引擎的McLaren車隊與Ferrari車隊各拿下3勝,Williams則是1997年由Jacque Villeneuve奪冠。而該時代的2大強手Mika Häkkinen與Michael Schumacher則各拿下2冠。

2014年起的Red Bull Ring時代,正逢Mercedes AMG王朝年代,前4冠均由Mercedes AMG車隊所拿下,2014年及2015年為Nico Rosberg,
2017年則是Valtteri Bottas,近年最強的Lewis Hamilton則僅拿下2016年的分站冠軍。而Red Bull車隊入主多年,終於在2018年由Max Verstappen達成主場奪冠,並在2019年衛冕,達成主場2連冠的紀錄,而2019年亦是Red Bull採用Honda動力系統之後的首冠,別具歷史意義。比賽時間為1:22:01.822。2020年的雙連站,分別由Mercedes AMG車隊的Valtteri Bottas以及Lewis Hamilton拿下冠軍,而2021年的Styrian站則是Max Verstappen再次主場奪冠。因此就Red Bull Ring時代,Max Verstappen以3冠稱王,而Hamilton、Bottas以及Nico Rosberg均為2冠。

比賽時間方面,2020年奧地利站,因為Safety Car持續上場,比賽時間則為1:30:55.739。隔周的Styria站,則以1:22:50.683便完成比賽。而一周前的2021年Styria站,則僅花了1:22:18.925,由Max Verstappen拿下冠軍。

然而在賽道紀錄部份,原本最快單圈紀錄是由Lewis Hamilton在2017年所創下的1:07.411,打破高懸14年,由Michael Schumacher在2003年所創下的1:08.337。而2018年駕駛Ferrari的Kimi Raikkonen則以1:06.957,再度刷新紀錄。受疫情影響的奧地利站最快為Lando Norris的1:07.475,慢了將近半秒。而Styria站中第9名完賽的Carlos Sainz Jr.駕駛McLaren賽車跑出1:05.619,刷新了比賽中最快單圈紀錄。

至於桿位紀錄部份,2020年的奧地利站由Bottas以1:02.939跑出桿位,Styria站則因為下大雨,Hamilton的桿位成績僅有1:19.273。

這些紀錄,在1周之前的2021年Styria站均未被打破,是否能在輪胎性能升級後有所突破,成觀察重點。

2019年奧地利站除了是Red Bull主場,亦是Red Bull採用Honda動力系統之後的首冠,別具歷史意義。

賽道攻略

儘管4.318公里的單圈長度在F1賽道當中不算長,但其座落在山谷中的位置,使其擁有極大的高低落差,賽道最低點至最高點落差達60公尺,更重要的是,Red Bull Ring大致維持A1 Ring的配置,仍為一條只擁有9個彎道的高速賽道,其中包含了4段時速可輕鬆飆破200km/h的路段。

儘管4.326公里的單圈長度在F1賽道當中不算長,但其座落在山谷中的位置,使其擁有極大的高低落差,從下圖2014年奧地利站練習賽的畫面,就可以看出這對於車手來說相當刺激的高低差。

為符合比賽規則,奧地利站必須進行71圈,使得比賽總長度達到307.02公里。依2017年的比賽,比賽需耗時1小時20分。

比賽的起點在賽道南側的大直線上,以順時針方向朝西。起跑線在大直線中段偏後的地方,為了其他賽事,可以看到起跑格線一路劃到直線前的9號彎處,但是僅有22輛賽車的F1,均可以在直線路段起跑。

在這條最高可超過每小時330公里的直線底,緊接著接近90度的1號彎,在路面明顯縮小的狀況下,車手在這裡必須要重踩煞車,並仔細在車陣中尋找路線,方能避免發生碰撞或是衝出寬闊的緩衝區,以時速120公里左右的速度,進入第2段向北的直線。

從上圖可以見到起跑經過一小段衝刺之後,便馬上迎接一個幅度極大的狹小彎角,勢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此區觀眾席也是奧地利站的大熱門。

這段在1號Catrol Edge彎之後的直線,在地圖上看似平坦筆直,但事實上除了速度會一路攀升至時速320公里,海拔高度亦會一路攀升60公尺,來到整個賽道的最高點。

在山丘頂點迎接車手的,是一個右轉超過90度的急彎,除了曲率極大之外,車手還必須面對轉折向下的地勢,慣性加上急煞,車手必須精確調整重心的變化,以維持車輛的抓地力。而這個彎道的彎點速度,僅有不到時速70公里,變速箱亦必須快速降至2檔,對車手的操控形成一定的考驗。激烈的速度變化,亦讓2號彎成為超車的重點位置。

而在經過激戰的2號彎之後,車手再次碰到筆直的直線路段,只是這次是在下坡,車手可以輕鬆地加速至時速320公里以上。而這個路段亦是起跑直線之外另一個DRS作動區,在2號彎失去位置的車手將有機會在這裡再扳回一城。

山丘底的3號彎,路線較為詭譎,在高速下坡急減速至時速100公里以下,對於煞車與輪胎形成極大的壓力,而車手亦必須在高G值的側向力拉扯之下,以3檔通過。

通過3號彎之後車手不能有所休息,因為曲率不大的4號彎,是可以幾乎全油門加速的路段,車手在努力保持平衡的狀況下,還要加彎中加速至時速285公里以上,並不輕鬆。4號彎之後的接近定曲率的5號左彎,則讓車手能夠以時速155公里的速度通過,再次考驗體力與平衡的控制。

5號彎之後的6號彎前段看起來與4號彎十分相似,可以相當盡興的加速,但是在切到彎點之後,才會發現其後道變成轉而向右的7號反曲彎,讓車手必須在急煞之下仔細選擇路線,方能在時速185公里之下保持穩定,通過這2個彎點。

離開7號彎之後又是一段不短的直線,再次考驗賽車的性能。唯這段直線並沒有DRS作動的權利,因此各車隊賽車在這裡需要真刀實劍的進行較量,而車輛的速度將可以高到時速316公里。

直線底接著一個開闊的大半徑8號彎度,所以車手並不需要放開油門太多,彎道中的速度將可以高達每小時200公里左右。

在8號彎彎點,就接著維修區的入口,有需要換胎的車手在8號彎的速度很明顯會受到影響。而沒打算進站的車手則可以完整過了8號彎之後,再重踩煞車讓車速降至時速150公里,以精密的角度進入直角向右的9號彎,回到起跑的大直線,繼續下一圈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