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6, 2015 |
|
城市 |
Monza |
|
賽道名稱 |
Autodromo Nazionale Monza |
|
賽道長度 |
5.793 km |
|
總圈數 |
53 圈 |
|
比賽總長度 |
307.029 km |
|
 |
|
|
  |
 |
 |
2014年賽季F1歐洲系列戰賽程將於本週末劃下句點,壓軸大戲就是高速賽道大戰:義大利站。在這個被稱為「Ferrari後院」的場地內, Ferrari今年表現雖然疲弱,但相信Tifosi今年仍然會期盼能夠有Ferrari車手站上頒獎台。在Spa-Francorchamps賽道的激烈競爭結束之後,F1場上的焦點仍然是戰況膠著的兩為Mercedes-AMG車手,尤其是在上一場比利時站兩位車手的摩擦,車隊已經不得不出面來找方式解決,並且於8月28日對外發表車隊正式聲明。
 |  | F1場上的焦點仍然是戰況膠著的兩為Mercedes-AMG車手,尤其是在上一場比利時站兩位車手的摩擦,車隊已經不得不出面來干涉。 |
|
聲名內文中表示Toto Wolff、 Paddy Lowe、Nico Rosberg和Lewis Hamilton於總部進行會談之後,Nico Rosberg坦承應對比利時的錯誤判斷,而兩位車手也都接受車隊最高鐵則:「兩輛車絕不能發生碰撞」,並揚言若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件,車隊將絕不容忍。僅管如此,車隊仍選擇相信兩位經驗豐富的車手,並表示可以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自由競爭。
 |  | 比利時站之後兩人之間的火藥味十分濃厚,並且各自展開激烈的辯駁,面對這樣的情況車隊已經找兩人會談,並且還特別發表正式聲名,表示兩位車手仍然接受車隊最高指導原則,並繼續讓兩人自由競爭。 |
|
Lewis Hamiton駕駛風格一向強悍,不過在經過比利時站後,許多車壇人士也看見過去眼中的乖寶寶Nico Rosberg也成長蛻變,逐漸轉換成為更有自己個性的車手,面對即將到來的義大利站,兩位車手的世界冠軍之爭勢必將更為激烈,同隊車手對立的情況,是讓許多車迷津津樂道的場面,不過對於車隊來說卻是相當頭痛。
Mercedes-AMG管理高層Toto Wolff雖然口頭上對媒體說希望兩輛車都能夠站上頒獎台,不過當比利時站有類似情況即將發生時,很有可能會採取應對措施,讓兩輛車避免再度發生互相擦撞的情況,至於如何運籌帷幄,將相當考驗著車隊管理層的策略擬定與應變能力。
 |  | Mercedes-AMG管理高層Toto Wolff雖然口頭上對媒體說希望兩輛車都能夠站上頒獎台,不過當比利時站有類似情況即將發生時,很有可能會採取應對措施。 |
|
除了Mercedes-AMG車隊,Red Bull車隊面對義大利站的到來,並不如過去樂觀,由於Monza賽道依然是條高速賽道,整場比賽下來平均時速將高達每小時250公里,Daniel Ricciardo甚至表示,預計RB10賽車於Monza賽道將並不會有特別出色的表現。至於Ferrari部分,由於F14T同樣也是輛缺乏直線高速的賽車,因此Fernando Alonso預計將會有一場十分艱辛的防守大戰,至於義大利站的戰況將會如何發展,U-CAR將持續與F1車迷一同關注。
 |  | Fernando Alonso預計在義大利將會有一場十分艱辛的防守大戰,而除了義大利站之外,這位西班牙車王未來何去何從也是廠上議論的焦點,僅管McLaren看似想要湊合Sebastian Vettel與他的組合,不過日前Fernando Alonso表示他仍然想要留在Ferrari,F1官方也表示他正與車隊商談新的合約。 |
|
 |  | Monza賽道依然是條高速賽道,整場比賽下來平均時速將高達每小時250公里,除此之外,面對減速連續彎時的煞車點拿捏,往往也是決戰勝負的關鍵點。 |
|
Monza賽道簡介
自從1950年以來,F1義大利站只有一次沒有在Monza賽道上舉辦,那是在1980年,Imola賽道承辦了這一屆的賽事。多年來Monza賽道一直沒有什麼變化,它仍然是速度最快的賽道之一,即便是在70年代引入的部分減速彎道,但仍然使得許多車手感到很困難。
Monza賽道的起源相當的早,在經歷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需要娛樂與舒壓的空間,以及隨著義大利汽車工業的發展,Monza的賽車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澎渤發展起來。而賽車活動必需要有專業的賽道,於是Monza賽道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之下被興建起來。
 |  |  | 由於Monza是一條高速賽道,因此時常會發生煞車不及的追撞意外。 |
| Monza賽道的整體工程是在1922年2月開始動工,到了年底這條長達10公里的賽道主體工程就已經順利的完成。而Monza賽道亦繼Brooklands賽道與Indianapolis賽道之後,全世界第3條賽車專用賽道。而隨後便在9月舉行了Monza賽道的第1場比賽,並揭開它在賽車世界的地位。在Monza賽道上所舉行的第2場比賽,就是其所舉行的第1場F1錦標賽的義大利站比賽。該場比賽吸引了超過15萬名的觀眾到場,並創下賽車史的新記錄,亦確立了9月的第2個星期在Monza賽道舉行F1賽事的義大利站比賽的歷史傳統。
 |  |  |  | 為了能順利進入Prima Variante彎,車手得利用路沿石過彎。 |
| 這條著名的賽道在其近百年的歷史之中曾經經歷過多次改建以符賽車運動的需求,即使經過多次的改建但設計者仍然盡力維持Monza賽道原有的風格。一直以來Monza賽道都是一條高速型的賽道,有著許多可以讓賽車發揮馬力的路段設計,這樣的特色也使Monza賽道在以往的賽車史上,不斷的發生重大意外。近年來基於安全上的考量,賽道管理當局再賽道中加入了許多的連續彎道,以降低車速。
現在Monza賽道的全長是5.793公里,它的路面就如許多歷史優久的賽道一樣的狹窄,而緩衝區及其他的安全設計則是再最近幾年才陸續加入,這與最近幾年才加入F1賽事的新賽道有著明顯的不同。從賽道的變化上可以發現,Monza賽道的設計並沒有太多複雜的彎道,所有的直角彎道或是弧形路段都是採取大半徑的設計;近年來由於安全的需要,在過長而且單調的路線上加入了幾個小半徑的連續彎,以降低賽車在賽道上衝刺的速度。由於賽道的直線路段既長且多,再加上地勢的起伏不大,因此Monza賽道是一條極為高速的賽道,而成為在F1賽事中可以飆出最高速度的一條賽道。這條賽道可說是「速度」的代名詞:F1賽車在這條跑道上仍然有70%的時間是油門全開,時速350公里的極速 (16條賽道中最高) 與0.682的風組係數 (16條賽道中最低)也都在全年賽程內領先群雄。82年前的Monza賽道甚至沒有減速彎 (chicane) 的設計,可惜後來因為安全因素而增設。這條賽道的特殊性也影響了F1賽車在此地的調校設定:Monza賽道內的彎道都是低於3檔的慢速減速彎,唯一的例外就是起跑後以全油門進彎的Curva Grande。所以多數F1車隊偏好越小越好的風阻與下降力 (僅需大於通過Curva Grande高速彎所需要的抓地力) 。
 |  |  | F1賽車在Curva di Lesmo彎裡的速度只能以時速160公里通過。 |
| 在Monza賽道上的比賽是從一條可以飆到時速350公里的直線路段上進行起跑。之後進入Prima Variante這個先右後左的連續小彎。為了能順利過彎,車手必須將檔位降至2檔,以時速115公里通過,並且承受2.9G的側向力的拉扯。為了讓行進路線更為流暢,路肩的使用就成了在Monza賽道獲勝的要訣,比賽時可以看到車手盡可能的用盡路肩的每一寸空間。賽車在以2檔全油門出彎之後進入以大半徑設計的Curva Biassono彎道,在這裡F1賽車將可以加速到244公里左右,並在出彎後的直線路段上持續加速。在第2段大直線路段的減速連續彎之前,賽車的速度再次飆高到335公里;緊接的減速彎Variante della Roggia,又是一個速度為115公里,而車手卻必須承受2.9g的連續小彎,再次考驗車手的體力與意志力。
而在通過連續彎之後,車手確無法將車速拉高太多而僅能夠以160公里的速度進入Curva di Lesmo的直角彎,這是因為第3與第4號彎的距離太近,使高速出彎的賽車沒有足夠的距離做煞車及減速。雖然彎徑較大,但是在車速較快的情形之下,車手所承受的側向力反而須要高達到3倍體重之多。出第4號的右彎時馬上接著就是左向的弧形路段,使得賽車在進出第4號彎時的角度變化極大,因此是用2檔以114公里的速度脫離第4號彎道。接下來進入Curva del Serraglio這個弧形路段,這是一個專為發揮極速而設計的路段,如何在出第4號彎時,能夠以較低側向力的路線,盡可能的將抓地力保留賽車做為全力加速之用,就是通過第4號彎的致勝關鍵。因此車手在這裡僅以114公里的速度過彎,而側向力也僅有1.8G,好讓車輛可以循著角度最為平順的路線及早在彎道中以全油門之姿全力加速出彎,以期待在Curva del Serraglio路段上加速至時速340公里。
 |  |  |  | 來到Curva Parabolica彎前,車手有一段大直路可以加速直300公里以上,也可以在直路底利用前車的真空帶進行超越。 |
| 在Curva del Serraglio路段終了,設計者又刻意安排了一個名為Curva del Vialone的連續彎,以阻止車手繼續加速至Variante Ascari。車手在這裡為了爭取時間,使得路肩運用,以及高g值過彎又再次成為攻克Curva del Vialone彎的致勝關鍵。車手在Curva del Vialone彎道用4檔以時速145公里,並且承受2.8g的側向力過彎,緊接著又是油門全開到底的衝刺到Variante Ascari前的直路底,賽車的速度再次達到時速340公里的水準。
賽車在以時速165公里以上的速度通過Variante Ascari彎之後,接著來到大半徑的Curva Parabolica彎,然後來到終點線的大直線路段上,車手再次將全油門踩到底,以大約1分20秒的時間完成1圈的賽程。在義大利站的比賽總共需要繞行賽道53圈,以行駛306.720公里的距離完成比賽,比賽所花費的時間大是1小時16分鐘,平均速度可達時速240公里,Monza賽道是F1賽事之中最快的一條賽道。由於是一條講究高速設計的賽道,中間又有4組必須從7檔的極速驟降至2檔的小彎,因此賽車的煞車性能以及引擎的馬力,將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
Monza過去素有「Ferrari自家後院」之稱,Ferrari車隊也很爭氣的成為歷史上在這裏表現最佳的隊伍:過去54次義大利站大獎賽中,Ferrari車隊拿下了超過15次的分站冠軍!有趣的是從1996年Schumacher替Ferrari于此地取得勝利開始,紅色躍馬的比賽車手皆在偶數年 (1996、1998、2000與2002年) 取勝,「奇數年無法獲勝」的魔咒一直到2003年才破解!今年又逢偶數年,紀錄似乎又站在Ferrari這一邊。
 |  | 熱情的義大利車迷讓Monza賽道成為一個紅色的海洋。 |
|
除了Ferrari車手獲勝、全場車迷歡聲雷動之外,Monza賽道上還有其他另類經典鏡頭、1999年Mika Hakkinen的真情流露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Hakkinen在爭取蟬聯F1世界冠軍的過程充滿波折。這位芬蘭車手在義大利大獎賽的前29圈一直保持領先,但德國車手H-H Frentzen卻僅咬著不放。在壓力下的Hakkinen在第30圈不慎發生換檔錯誤而導致引擎熄火,到手的勝利就這樣化為烏有。即使擁有豐富F1出賽經驗與世界冠軍頭銜,Hakkinen在離開賽車後仍忍不住躲在樹叢內哭泣。只是沒想到在他上空的直升機卻拍下了這個珍貴鏡頭。
Ferrari車隊在祖國同胞面前永遠有輸不起的壓力,本週末的比賽肯定精彩刺激。不過在Monza賽道上領先並不表示冠軍已經入袋:除了1999年的Mika Hakkinen之外,1994與1995年的Jean Alesi (效力Ferrari車隊) 、1996年的Damon Hill (效力Williams車隊) 與1998年的David Coulthard (效力McLaren車隊) 都曾在比賽中取得領先、最後卻與冠軍擦身而過,看來非Ferrari的車手並非全無希望。2006年的義大利站肯定另賽車迷回憶再三:德國車王Michael Schumacher在暢飲冠軍香檳後宣布他將結束自己絢爛的F1賽車生涯。
 |  | 在這個被稱為「Ferrari後院」的場地內,Ferrari車隊也很爭氣的成為歷史上在這裏表現最佳的隊伍,Ferrari車隊在祖國同胞面前永遠有輸不起的壓力。 |
|
2011年賽事回顧
2011年義大利站排位賽經過60分鐘的競爭後,最後Red Bull車隊延續了該季對排位賽桿位的壟斷:德國車王Sebastian Vettel十分輕鬆地替車隊拿下本季第10座桿位、也提前追平了自己在去年寫下的記錄。McLaren車手Lewis Hamilton和Jenson Button仍是本站對Red Bull車隊最有威脅的車手,兩人分居第2位與第3位。主場作戰的Ferrari車隊則缺乏競爭力,Fernando Alonso和Felipe Massa最終只排在第4位和第6位,夾在他們中間的是澳洲車手Mark Webber。
比賽正式起跑之後,從第4位出發的西班牙車王Fernando Alonso立刻從Lewis Hamilton身後迅速衝出,在進入1號彎道之前,Alonso、Vettel和Hamilton三輛賽車並駕齊驅爭搶首位。經驗豐富的西班牙車王在最終成功搶到領先位置,這樣的表現立刻讓全場的Tifosi振奮不已!比賽進行至第5圈時發生另一個本站比賽的重大意外:澳洲車手Mark Webber在追擊前方的Felipe Massa時不慎撞掉前翼,意外之後心急的Webber選擇儘快爭取時間回到維修區,沒想到他在進入減速彎時就失去車身前半部下壓力而失控撞牆退賽。
 |  | 2008年德國車王以21歲零73天的稚齡在雨天中拿下義大利站分站冠軍,也改寫了「最年輕的F1分站冠軍車手」紀錄,2011年德國車王再次拿下了分站冠軍。 |
|
比賽進行至第34圈時,遲遲無法超越前方Fernando Alonso的Jenson Button選擇提早進站換胎,他也是前6位車手中最先選擇進站換上中性胎的車手,在Jenson Button進站換胎之後,包括Fernando Alonso、Lewis Hamilton在內的車手也先後進站換上中性胎,Sebastian Vettel則是在比賽第36圈時帶著超過18秒的領先優勢進站,換上中性胎之後德國車王理所當然的繼續領跑。
最終在53圈的競爭之後,Sebastian Vettel以1小時20分46秒的成績輕鬆地贏得了義大利站GP大賽冠軍,Jenson Button、Fernando Alonso和Lewis Hamilton分列第2位、第3位和第4位,德國車王Schumacher儘管駕駛競爭力不足的賽車仍奪得第5位。
2012年賽事回顧
2012年的義大利站正賽起跑前,24位的車手中僅4位車手採用P Zero銀色硬胎、其餘車手則清一色採用P Zero白色中性胎。紅燈熄滅比賽開始之後,桿位出發的Lewis Hamilton保住了自己的領先位置並率先進入1號彎,不過隊友Jenson Button卻被Felipe Massa所超越,前者試圖反超卻沒有成功,衛冕冠軍Sebastian Vettel成功擋住了芬蘭車王的挑戰。而起跑表現最驚豔的仍是從第10位起跑的Fernando Alonso,西班牙車王在第2圈先後超越了前方的小林可夢偉和Kimi Raikkonen之後上升至第6位,這樣的表現無疑讓主場觀戰的Tifosi車迷們感到激動不已。
 |  | 2012年義大利站從桿位出發的英國車王Lewis Hamilton在全場無人威脅的情況之下贏得勝利,摘下個人該賽季的第3座分站冠軍。 |
|
比賽第41圈Nico Rosberg完成了第2次進站換胎,重回賽道之後他排在第12位。兩圈之後Sergio Perez輕鬆超越位居第3位的Felipe Massa,由於擁有輪胎性能優勢,比賽第46圈他再次如法炮製超越了Fernando Alonso上升至第2位。這時前方的Lewis Hamilton仍然有超過10秒的優勢,Sergio Perez若要挑戰本站冠軍恐怕存有難度。比賽進入最後兩圈,此時Lewis Hamilton仍擁有6秒的領先優勢,最終經過53圈的激烈爭奪,從桿位出發的英國車王Lewis Hamilton在全場無人威脅的情況之下贏得勝利。
Sergio Perez落後4.3秒衝線拿下第2位,這也是墨西哥小將繼馬來西亞站、加拿大站之後、本賽季第3次代表Sauber車隊登上頒獎台。Fernando Alonso雖然僅獲得第3位,但由於主要對手都退出比賽、本站他反而將車手積分榜的領先幅度擴大至37分!排名第4位至第10位的車手分別是:Felipe Massa、Kimi Raikkonen、Michael Schumacher、Nico Rosberg、Paul di Resta、小林可夢偉和Bruno Senna。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