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ember 5, 2023 |
|
城市 |
São Paulo |
|
賽道名稱 |
Jose Carlos Pace Circuit |
|
賽道長度 |
4.309 km |
|
總圈數 |
71 圈 |
|
比賽總長度 |
305.939 km |
|
|
|
|
|
|
|
2018年F1賽季的第20站,也是賽曆上倒數第2站,再次來到南美洲大國巴西,所有車手將在巴西大城聖保羅附近Interlagos的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賽道進行比賽。
賽程時間表
2018年F1第20站巴西站賽程時間表 | 活動項目 | 臺灣時間 | 第1階段自由練習 | 11/09 星期五 | 2200-2330 | 第2階段自由練習 | 11/10 星期六 | 0200-0330 | 第3階段自由練習 | 11/10 星期六 | 2300-2400 | 排位賽 | 11/11 星期日 | 0100-0200 | 正賽 | 11/12 星期一 | 0110-0310 |
|
越南將在2020年於河內舉辦F1
在巴西站前F1最大的消息,莫過於東南亞鄰國越南取得F1的承辦權,預計在2020年加入F1賽事,成為最新的1站。比賽預計在4月份舉辦,將採街道賽的形式,在首都河內的街道進行。
越南站的賽道照例由Herman Tilke團隊所操刀,讓車輛盡情展現高速自然是其設計的特色。就目前的規劃來看,賽道總長度5.565公里,將需要進行55圈的賽事。賽道共有22個彎道以及3條長直線賽段所組成,最大的直線將超過1.5公里,讓車手可以挑戰每小時335公里的高速。
按照現行賽曆來看,越南站應是在中國站的前後,以東亞2連戰的方式,方便車隊運補作業。然而還有超過1年的時間,仍有異動的可能。然而對臺灣朋友而言,在上海、日本、新加坡之外,又有1站交通方便的F1賽事可以觀看。
| | 河內站是街道賽形式,全長5.565公里,有22個彎道及3個直線路段,最長超過1.5公里。 |
|
輪胎設定
Pirelli倍耐力為巴西站選擇了白色Medium輪胎、黃色Soft輪胎以及紅色Supersoft輪胎等3種配方。
巴西站賽道的特定,路面抓地力一般,車輛的下壓力設定都會調大,路面造成的輪胎損耗是普通,輪胎的壓力亦是普通,多彎讓輪胎承受大量的側向力。
Pirelli倍耐力表示,巴西站是全年僅次於摩納哥以及墨西哥站之後第3短的賽道,因此輪胎全程使用並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對輪胎的耐用度形成考驗。而因為採逆時針行駛,因此全車的右後輪是磨耗最嚴重的。
在起跑設定部份,前後輪最低的壓力設定為23 PSI與21 PSI。內傾角則是-3.50度以及-2.00度。
輪胎選擇
面對巴西賽道,各車隊均把重點壓在Supersoft輪胎上,除了McLaren車隊僅選擇7組之外,其他車隊均在8組及9組之譜。Mercedes AMG與Ferrari的2位車手均採差別選擇,而Red Bull則是一致。
賽事介紹
舉辦F1巴西站的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賽道則是位於巴西最大城市São Paulo聖保羅市的西南市郊Interlagos區的賽道,過去亦多有人稱為Interlagos賽道。
| | Interlagos賽道位於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西南市郊。 |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超過2億,少於中國、印度、美國、印尼,是全球人口排名第5的國家;其國土面積亦是全球排名第5位,居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之後。國內有大面積的亞馬遜雨林,物產豐富,礦藏亦多元,是擁有豐富自然資源與勞動力的國家。
由於曾經為葡萄牙人所殖民,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是全球使用葡萄牙語人口最多的國家。
巴西原本首都位於Rio de Janeiro里約熱內盧,亦即是2016年奧運的承辦城市。但因國土發展規劃,在1960年遷都至Brasília巴西利亞。然而就商業及人口而言,聖保羅仍是巴西國內的第1大城。在19世紀期間,巴西的咖啡豆大量從聖保羅出口,貿易造成聖保羅市的繁榮與富裕;資本的累積亦在工業化時代為聖保羅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造就其成為最大城市。市區內人口有1,100萬人,整個大都會區的人口超過2,000萬人,是南半球最大都市,是亦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由於交通堵塞及人民富裕,聖保羅亦是在紐約及東京之後全球直升機運輸量第3大的城市。
有著富裕的背景,自然不難理解聖保羅成為巴西賽車發展重鎮。在二戰之前,巴西人便已經開始在Rio de Janeiro里約熱內盧附近有條12.7公里的Gavea賽道進行賽車。而在1936年,聖保羅市郊的Interlagos開始興建巴西第1座封閉式專用賽車場,並在1940年正式完工。
在完工後,巴西開始在Gavea及Interlagos舉辦賽事,然而F1賽事在聖保羅出身的車手Emerson Fittipaldi開始在F1展露頭角之後,逐漸受到巴西人的歡迎。Emerson Fittipaldi在1970年美國站拿下首場勝利,並在1972年與1974年拿下2屆的世界冠軍,被巴西人視為國民英雄。聖保羅市當局亦著手進行Interlagos賽道的更新,以符合當代F1的規則,並準備舉辦比賽。
Interlagos在1972年首次舉行非正式的F1大獎賽,以向FIA證明該主辦單位以及賽道足以舉辦正式的F1賽事。隔年,巴西站首次列入了F1的賽曆,並由聖保羅之光、1972年世界冠軍Emerson Fittipaldi拿下首場勝利,意義非凡。
接下數年,都是由聖保羅出身的車手勝出。然而因為路面不平受車手抱怨,1978年的巴西站移師至里約熱內盧全新的Jacarepaguá賽道舉行,Interlagos賽道則進行整修。雖然隔年就回到聖保羅比賽,但是聖保羅賽道原本長達8公里的路線過長,安全設備不足,加上聖保羅人口快速增加,賽道周邊環境不佳,巴西站賽事在1981年起又再次回到里約熱內盧的Jacarepaguá賽道,並一直舉辦到1989年。
1980年代,聖保羅出身的車手Ayrton Senna在F1車壇大放異彩,讓聖保羅市當局拿出了1,500萬元的預算對於Interlagos賽道進行改建,將賽道長度縮短至現今的4.3公里,並讓路面整平,強化安全設施,以滿足新世代F1比賽的需求。鉅額的投資,讓F1在1990年重回Interlagos賽道,並持續舉辦至今。
歷史紀錄
就整個巴西站比賽中,法國世界冠軍、現任Renault Sport特別顧問的Alain Prost以累計6次冠軍,站在歷史的高點,第2名則是70年代的瑞典車手Carlos Reutemann與Michael Schumacher。而若僅計算1990年之後的新Interlagos賽道賽事,則Michael Schumacher以4次奪冠最厲害。
現役車手中,Sebastian Vettel以3次奪冠最為出色。而Lewis Hamilton,則在2016年從桿位起跑,拿下個人F1生涯首座巴西站冠軍,2014年及2015年均是由隊友Nico Rosberg由桿位起跑奪冠。
目前賽道的比賽單圈紀錄是由Red Bull車手Max Verstappen在2017年以1:11.044,打破哥倫比亞車手Juan Pablo Montoyta在2004年駕駛Williams-BMW賽車所創下的1:11.473,成為新任紀錄保持人。2017年的巴西站,由Valtteri Bottas以Mercedes AMG賽車做出1:08.322拿下桿位,冠軍則是Vettel,以1:31:26.262完成比賽。
| | 2016年Hamilton在超過3小時的比賽之後,終於拿下生涯第1座巴西站冠軍。 |
|
2008年巴西站:Felipe Massa的10秒鐘世界冠軍
提到巴西站,讓近代F1車迷最為動容的,莫過於2008年的最後1圈。以冠軍身份衝線的Felipe Massa,原本以為打平了年度積分,以多1站的勝場數超過Hamilton拿下了年度冠軍。不料在其衝線之後,居於第4位置的Toyota車手Timo Glock為節省進站時間硬用乾地胎在雨地中競逐,在關鍵時刻打滑,讓原本居於第6位的Lewis Hamilton上升至第5位,結果年度總積分仍以1分領先Felipe Massa,打破Fernando Alonso的紀錄,成為史上最年輕的F1世界冠軍車手,而Felipe Massa僅享受10秒鐘的世界冠軍,便立刻夢碎成為年度第2名。
| | Massa在2008年巴西站結束後激動的神情令人動容。 |
|
無情的衝擊,讓Massa在車上留下了眼淚,也成為近年F1史上最令人動容的畫面。而隨著Red Bull車隊與Mercedes AMG車隊的崛起,Ferrari車隊以後Massa在2014年之後轉籍的Williams車隊都未能擁有足夠的競爭力,Massa與世界冠軍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
賽道攻略
在1990年重新啟用的Interlagos賽道,全名是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是在1985年為紀念於1977年墜機意外喪生的巴西F1車手Carlos Pace而更名。為符合F1賽事的需求,路線縮短至4.309公里,是F1賽曆中單圈第2短的一站,也讓總比賽圈數來到71圈,以305.909公里的總里程,符合賽例的規範。
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賽道總計有15個彎道,海拔高度落差達43公尺,在僅有4.309公里的里程內持續進行71圈,對車手及車輛形成極大的考驗。
起跑大直線大致以南北方向設置於賽道的西側,由於採逆時針進行,車手在大直線上向南發車。雖然大直線略帶上坡,F1賽車仍能在此達到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在直線底,車手必須煞車到底,降低至時速130公里以下,以進入轉折向下的1號彎。地勢加上速度的激烈變化,在此對車手形成極大的考驗。而在起跑的爭道,亦讓這個不算寬敞的彎道成為眾多車手發生碰撞的熱點。
車手沒法利用下坡加速太多,因為立刻就要向右切進2號的右彎,隨著面對左轉的3號,密集的彎道,正是Interlagos的特色。而在此車手以220公里的速度過彎,並在3號彎過彎點之後持續加速,在跑上直線時,可以突破時速290公里,並在路底利用DRS的協助,進逼時速335公里的門檻。
| | 車手在通過狹窄的1號彎之後,旋即右轉進入2號彎,沒有什麼喘息的機會。 |
|
路底又再次出現全力煞車,車手降至時速180公里,以進入向左的直角4號彎。4號彎後小小的直線配上曲率不上的5號左彎,對高抓地力的F1賽車而言,基本上是全油門加速的路段,讓車手在進入6號彎之前,再次踏進時速300公里的領域。
由於5號彎是全場最低的所在,因此6號彎開始,車手除了跟密集多變的彎道拼摶之外,亦要對抗上坡時不平衡的重心。平緩的6號與7號彎大致可以時速220公里左右通過,但是接近髮夾的8號彎,車手必須降至時速150公里以下,才能漂亮地切上彎點,走在精準的路線之上。
8號之後的小直線,接著先急後緩的9號彎,車手老實地煞至時速120公里以下,隨即貪婪地在彎中踏下油門,在彎道後段就再次收復時速180公里。出9號彎到10號彎中未被賽會加入編號的轉折,車手更是全油門到底,把握最後一小段路,站上時速220公里。
即便僅是一剎那,對分秒必爭的F1而言都是重要的,接著又是全煞車降至95公里的速度,切過10號彎的彎點,轉折向下進入小小的山谷區,迎向大半徑的11號彎。
大半徑就意味著不需要煞車,F1車手在橫向力的拉扯之下,利用11號彎加速至時速280公里,通過谷地,接著爬上山坡,迎向12號左彎。以時速125公里通過之後,接著是平緩的13號至15號彎,車手持續踏著油門,在進入大直線區域時,已經再次回到時速330公里,再次進行下一圈的比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