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車隊國籍 |
印度 |
|
車隊所在地 |
Silverstone, UK |
|
首場比賽 |
2008年 澳洲站 |
|
首場勝利 |
|
|
|
|
|
|
要介紹Force India車隊,必須先介紹其前身Jordan、Midland與Spyker車隊。1982年,Eddie Jordan在取得了愛爾蘭Formula Atlantic賽事總冠軍、同時在F3跑出優異的成績後,他興起了創建屬於自己車隊的念頭,Eddie Jordan車隊就此誕生。整個1983年賽季,Jordan車隊的Martin Brundle與Ayrton Senna在F3的賽場上展開了激烈爭奪並險些奪冠,車隊的第一個總冠軍頭銜是在1987年賽季由Johnny Herbert獲得的。
| | Force India車隊吸引了不少印度媒體關注。 |
|
隔一年賽季,Jordan車隊與Johnny Herbert一起轉戰F3000,在英國Brands Hatch賽道的比賽中,Johnny Herbert不幸嚴重受傷。Eddie Jodan一直是一位肯提拔有資質年輕車手的人,後來他簽下了剛剛在F3度過一個糟糕賽季的法國車手Jean Alesi,後來Jean Alesi用1989年F3000總冠軍的獎盃報答了Eddie Jordan,使車隊立即站穩了腳步。在F3000取得成功後,Eddie Jordan的車隊更名為Jordan Grand Prix,並於1991年進軍F1賽場。Bertrand Gachot與Andrea de Cesaris成為Jordan車隊第一年參加F1的兩名車手,但在一場交通事故中Bertrand Gachot因敗訴而進監獄,讓車隊運作受到了嚴重影響,當時Bertrand Gachot正在前往記者會的路上,在倫敦海德公園的路口與一位計程車司機發生爭執,後來這位法國車手拿起催淚瓦斯噴在了對方臉上。
此時Eddie Jordan再次啟用了另一名年輕車手,這就是當今的F1天王Michael Schumacher。Michael Schumacher在比利時站為Jordan車隊效力,但令人Eddie Jordan不平的是當Michael Schumacher展現出實力後,車隊再也無法挽留他,在代表Jordan參加下一站比賽之前,Michael Schumacher已經被Benetton車隊給挖走,而留給Eddie Jordan的只有說不出的遺憾與憤怒。1991年Jordan使用Ford HB引擎參賽,並不時在賽場上給Benetton壓力。因為車隊無法保證1992年能使用最頂級的Ford引擎,所以Jordan決定與Yamaha簽定了引擎供應合約。
Jordan車隊是第一支能與四大車隊Williams、Benetton、McLaren和Ferrari在賽場上抗衡的私人車隊,正因如此,法國Peugeot車廠主動提供Jordan車隊一份三年的引擎供應合約。此時Jordan車隊看起來似乎前途一片光明,Jordan的賽車在排位賽中的成績也非常出色,但引擎耐用度的問題使得車手在決賽時常常以退賽收場,車隊的整體發展也因而停滯不前。
1997年,Gary Anderson設計出了一款極具競爭力的車架Jordan 197,同時,Eddie Jordan簽下了兩名F1新星,Giancarlo Fisichella與Ralf Schumacher。儘管兩位車手速度都很快,但他們卻在實戰中缺乏經驗,在阿根廷站時,為了爭奪第二名的位置,Ralf Schumacher甚至把隊友逼出了跑道。Giancarlo Fisichella後來在德國站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績,加上後半個賽季Ralf Schumacher贏得的分數,車隊以總成績第五結束了該賽季。
1998年Eddie Jordan改變了挑選車手的想法,他認為經驗比速度更加重要,於是車隊簽下了1996年的世界冠軍Damon Hill,車隊期望他能多題供一些測試數據以改進賽車性能,並希望他的到來能夠讓Ralf Schumacher更快成長。這次的車手組合加上新的Mugen-Honda引擎讓Jordan車隊晉身至F1四強。Damon Hill在1998年的比利時站為Jordan車隊帶來首場F1分站冠軍,他和Ralf Schumacher在比賽中歷盡艱險,最終分獲第一與第二名,這也是Jordan車隊唯一的一次包辦分站冠、亞軍。
經過1998年的勝利之後車隊狀況越來越好,此時Eddie Jordan的目標是1999年能在車隊積分榜上超越Williams車隊,他認為如果能拿到年度第三名就心滿意足了。他的願望因Heinz-Harald Frentzen的加盟而實現了,Heinz-Harald Frentzen接替了Ralf Schumacher的位置並為車隊帶來了三場比賽的勝利,並在許多場比賽中獲得積分。令人難過的是,此時的Damon Hill已對這項他曾經熱愛的運動完全失去了熱情,基本上Jordan是完全依靠Heinz-Harald Frentzen一個人的力量使車隊上升到了第三位。Eddie Jordan不僅達成心願,而且險些為他贏得了想都不敢想的車手世界冠軍,因為直到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之前,Heinz-Harald Frentzen都還有獲得車手總冠軍的希望。
很不幸,2000年車隊沒有辦法更向前邁進一步,因為在新賽車的研發工作上過於注重賽車的速度而忽略了整體性能,致使整個賽季賽車可靠性的問題不斷困擾著車隊,不僅無法實現趕追前兩名車隊的目標,反而以總成績第六名結束了該年賽季。儘管如此,車隊依然將失敗拋在了腦後,並把目光投向了擁有Honda廠級引擎支援的2001年賽季。
期待中的優異表現仍舊未能出現,Eddie Jordan在賽季中解僱了Heinz-Harald Frentzen,頂替其席位的是Jean Alesi。年底,Jordan在車隊錦標中取得第五名,排在幾個主要競爭對手之前,緊隨其後的是BAR車隊。2002年,Giancarlo Fisichella與新星Takuma Sato搭檔出賽,這位年輕的日本新秀唯一的輝煌時刻是在賽季末的最後一場賽中以第五名衝過終點線,儘管日本車迷們欣喜若狂,但整個賽季這位日本車手事故不斷,使得這個成績不足以讓Eddie Jordan作出讓Takuma Sato繼續留在隊中的決定。
2002年車隊總排名第六,2003年賽季車隊推出EJ13新車,並用Ford引擎代替了原先的Honda動力配套。Eddie Jordan本希望車隊在本賽季結束時能夠在積分榜中向前推進幾名,但結果是車隊成績再次下滑。Jordan車隊以第九名的成績結束了2003年賽季,跟在後面的是一分未得的Minardi車隊,就算Giancarlo Fisichella在雨中的巴西站幸運地贏得了個人的首場F1勝利,但這毫無戰力的一年卻是Eddie Jordan心中永遠的痛。
經費不足苦苦支撐的Jordan車隊在2004年賽季也非常艱困,EJ14賽車的性能似乎比EJ13相對強勁一些,因為EJ14與Jaguar車隊的賽車搭載了相同年份的Ford Cosworth廠級引擎,但不幸的是這具CR-6引擎的馬力輸出還是無法與其它對手匹敵,因而出現了使用Ford引擎的賽車經常在比賽中墊底的尷尬局面。車隊在2004年啟用了Giorgio Pantano與Nick Heidfeld搭檔,但Giorgio Pantano因表現不佳所以其位置不久就被Timo Glock所取代。賽季結束後,Jordan車隊僅為自己的歷史積分加上了5分而已,到2004年賽季為止,車隊共參加了231場F1比賽,獲得過四次分站冠軍與兩次起跑竿位。
| | 荷蘭超跑車廠Spyker嘗試以進軍F1來拉抬品牌知名度,不過這個構想只維持一年,就因資金問題無法延續。 |
|
2005年賽季,因為正處於Midland與Jordan之間的銜接期,因此新東家Midland不想在這一年花太多的精力與資金,他們想把所有的資源投注在準備2006年賽季上。EJ15賽車可以說是換了外殼的EJ14,雖然搭載了性能非常優異的Toyota引擎,但受限於底盤競爭力不足,車隊在整年度都沒有什麼作為,除了兩位車手在只有六部賽車參賽的美國站都拿下積分之外。直到2005年賽季末EJ15B賽車問世,車隊的戰力才稍稍有些提昇,但EJ15B賽車可以說是為研發2006年M16賽車所製作的原型版,因此成熟度尚不足以與其它對手相抗衡。而2006年是Midland正式掛牌上路的第一年,因此車隊高層的作為並不會如2005年般的「擺爛」,相信MF1車隊在今年賽季必當勵精圖治。
自從Spyker F1車隊老東家——荷蘭超跑車廠Spyker傳出抵押品牌以換取貸款的消息披露之後,該隊的日子就愈發難過。當其餘10支車隊賽前在馬來西亞冬季測試時,Spyker F1車隊就因預算不足而不得不放棄,缺乏競爭力的賽車自然難逃墊底的命運,分享電視轉播權利金的希望也徹底破滅。目前Spyker尚欠前Midland (前車隊擁有者) 兩筆收購車隊款項共3800萬美元,如果不是印度大亨Vijay Mallya及時接手,很難想像Spyker要到何處籌措這筆錢 (還有比賽預算) ?命運多舛的Spyker車隊原名Jordan,一度由Midland集團接手,但後來二次易主成為今天的Spyker車隊,沒想到明年即將第四度更名為Force India,完全稱得上是「最滇沛流離」的F1車隊,這絕非原始老闆Eddie Jordan所樂見。
不過Spyker搖身一變為印度車隊壯大了亞洲對於F1賽壇的影響力,印度又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之一,從長遠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短短三年的時光中,這支隊伍一共擁有過4個隊名、換過三次老闆。車隊擁有權頻繁異手實在讓人很難對其成績有所期待。2006年,Spyker車廠從Midland手中收購了F1車隊,但僅僅一年之後就支持不住,由於荷蘭方面的母公司出現了嚴重虧損,因此Spyker方面只能出售處於虧損狀態的F1車隊以保住公司的正常財務運作。來自印度的富商Vijay Mallya早已希望入主一支F1車隊,這一次他抓住機會以8800萬歐元成功接收。下個賽季Spyker車隊將更名為「印度動力F1車隊 (Force India F1) 」,Spyker車隊在F1史頁可以用曇花一現來形容。
| | 2008年整季投入了1.2億美元之後Force India車隊仍然一分未得,「擺脫前身車隊墊底尷尬」的短期目標同樣也沒有完成。 |
|
Force India車隊自從誕生以來的態度就非常高調,他們希望能在進入F1後的首個賽季就取得積分。可惜雖擁有分站冠軍記錄的義大利車手Giancarlo Fisichella與前年即效力Spyker車隊的Adrian Sutil擔任出任正式車手,義大利車手Vitantonio Liuzzi則為第三試車手,但整季投入了1.2億美元之後Force India車隊仍然一分未得,「擺脫前身車隊墊底尷尬」的短期目標同樣也沒有完成。不過印度老闆Vijay Mallya仍不氣餒,他的目標是09年獲得比賽積分、進而在2010年挑戰分站冠軍。
2008年F1賽季一結束,排名墊底的Force India車隊立刻大動作宣布更換其引擎供應商與工程團隊領導人、以期在下個賽季有令人滿意的表現。車隊老闆Vijay Mallya日前正式宣佈將與Mercedes車廠及McLaren車隊簽署長達5年的技術合作協議,2009年該隊VJMO2將使用Mercedes車隊最新版本引擎與KERS能量回收系統、變速箱和液壓系統則由McLaren車隊提供。得到了Mercedes的技術援助後,Force India車隊走上了成為擁有競爭力隊伍的第一步,2009年該隊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2009年Force India車隊下半季的表現更是讓人眼睛一亮:在澳大利亞和Monaco站兩次拿到第9位與積分擦肩而過之後,比利時和義大利兩站比賽的表現值得喝采!憑藉在這兩條高速賽道上的瘋狂表現,Force India車隊拿下了車隊歷史上的第一座桿位,並在比利時站第一次站上頒獎台,還在義大利Monza賽道上寫下了車隊的第一個最快單圈。兩站比賽拿到的13分積分已能讓該隊保住年度排名第9位,從代打車手Liuzzi表現不俗的情況來判斷,Force India車隊的比賽車輛及整體戰力都已有所提升。
由於4支F1新軍的加入,2010年的Force India車隊已經不必擔心墊底,VJM02賽車證明了自己在高速賽道的競爭力,以VJM02為基礎新賽車VJM03則需要改進在中低速賽道的競爭力。兩位參賽車手 Adrian Sulti與Vitantonio Liuzzi也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顛峰,雖然在Eddie Jordan售出後三度轉手,在印度老闆兩年的經營之後,Force India車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從2008年的年度第10位到2009年的第9位、2010年又上升至第7位,儘管該隊沒有重複前年 Giancarlo Fisichella在比利時那樣以桿位起跑並最終登上頒獎台的神奇表現。不過這個賽季也有警訊出現:2010年賽季剛開始時,VJM03賽車是是賽道內第六快的賽車,但到賽季末期的時候他們甚至連追上Sauber或Williams車隊都有困難。
| | 2011年推出的VJM04賽車雖然在設計上無甚新意,只能說是前身賽車基礎上的改良,但至少是改進了以往在中低速賽道難有表現的頑疾、同時保留了高速賽道的優異競爭力。 |
|
2011年賽季由於輪胎供應商改為Pirelli,進站 (輪胎) 策略重新成為影響比賽的一大因素,該變數對中游車隊的影響更大,比賽中不乏利用不同的輪胎策略擊敗競爭對手 (甚至比自己實力更強的對手) 的成功例子。Force India車手Paul di Resta在新加坡站以及Sutil在巴西站站都是經典。總結2011年賽季Force India車隊可以用「倒吃甘蔗」來形容,英國站結束之後,Force India車隊在積分榜上一度還落後於Sauber和Toro Rosso車隊,賽季結束時卻能超越前兩位、可見其下半季表現的強勁。VJM04賽車雖然在設計上無甚新意,只能說是前身賽車基礎上的改良,但至少是改進了以往在中低速賽道難有表現的頑疾、同時保留了高速賽道的優異競爭力。新加坡站Paul di Resta更是取得了個人F1職業生涯最佳成績,閉幕站巴西站GP大賽Adrian Sulti與Paul di Resta分別帶回第6位和第8位,這樣的成績幫助Force India車隊在2011賽季寫下完美句點。2011年10月份印度體育推廣公司Sahara Group收購了Force India車隊42.5%的股份,該公司與印度富商Mallya一起成為車隊最大股東,對於F1這項燒錢的運動,更多金主對車隊總是一大利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