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賽季Williams車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不但在開賽五站結束後該隊仍兩手空空,最後僅以年度積分之5分的成績在老車隊中敬陪末座!為了扭轉局勢,去年中該隊即確定改以過去曾經合作並取得輝煌成功的Renault車廠動力心臟,自從與BMW車廠解除合作之後,Frank Williams始終希望尋找更有競爭力的比賽引擎,而Renault引擎不但是去年冠軍車隊Red Bull使用的動力心臟、過去Williams車隊使用Renault引擎也有很好的紀錄 (包括1996年與1997年賽季的世界冠軍)、在雙方於1989年至1997年的合作過程中,Williams車隊共贏得4個車手世界冠軍和5個車隊世界冠軍。事實上早在前年5月義大利雜誌《Autosprint》即披露Williams車隊對Cosworth提供的引擎性能相當不滿意,該隊當時已開始與Renault討論合作的可能,距離正式簽約已經不遠。在與Renault車廠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Frank Williams表示回顧雙方過去合作時一起締造的成功,他非常高興能與Renault車廠再次合作並創造亮麗的未來:「我們與Renault車廠過去那段合作關係是Williams車隊歷史上最成功的時期,但我們不會讓自己緬懷過去,我們必須放眼未來。」
 |  | FW34新賽車的外觀特色仍是階梯式設計的車首 (更類似Caterham車隊的設計)。 |
|
除了換用Renalut車廠提供的比賽引擎之外,Williams車廠也沒有停下改善科技團隊成員的腳步,包括去年找來前任McLaren車隊首席設計師Mike Coughlan加盟,Williams車隊官方對他的職位描述是「首席工程師」(Chief Engineer),上個賽季結束後Mike Coughlan替補Sam Michael留下來的空缺、成為Williams車隊新任科技總監。之後該隊又宣布兩起科技團隊的人事異動:Jason Somerville將出任車隊的空氣動力學主管,而Mark Gillan將擔任首席運營工程師。Jason Somerville與Williams車隊淵源頗深,他早在1997年便以空氣動力學工程師的身份加盟該隊,1999年Jason Somerville轉調F1工程部門,先後協助FW23,FW24和FW25賽車的研發工作,並隨後被提拔為空氣動力學部門主管,2003年之後他先後任職於Toyota及Renault車隊,去年又選擇回到了職業生涯的起點。
 |  | 過去FW33賽車擁有不少前衛設計:包括更低的變速箱與更陡的後輪傳動軸角度以降低車身尾部重心,這些能夠幫助FW33賽車提升了車輛後半部抓地力的設計仍延續在FW34賽車的設計上。 |
|
Mark Gillan從1998年開始分別任職於McLaren、Jaguar及Toyota車隊,前述兩人協助Mike Coughlan共同負責本賽季使用的FW34賽車的研發工作。日前推出的FW34新賽車的外觀特色仍是階梯式設計的車首 (更類似Caterham車隊的設計)、而前翼的幾何造型較為簡單,這可能導致前翼製造較少的渦流,進而降低車身底部的空氣動力效率。FW34賽車車輛後半部的空力套件設計也比較簡單,並沒有非常特別的幾何造型,預料結束賽季前期的海外賽事之後,Williams車隊將推出改良後的空力套件。過去FW33賽車擁有不少前衛設計:包括更低的變速箱與更陡的後輪傳動軸角度以降低車身尾部重心,這些能夠幫助FW33賽車提升了車輛後半部抓地力的設計仍延續在FW34賽車的設計上。
|
 |
 |
車身編號 |
: |
FW34 |
|
引擎 |
: |
Renault RS27 |
|
排氣量 |
: |
2400 cc |
|
引擎夾角 |
: |
90 度 |
|
車體結構 |
: |
碳纖維單體結構 |
|
輪圈 |
: |
RAYS |
|
輪胎 |
: |
Pirelli |
|
剎車碟盤 |
: |
AP |
|
剎車卡鉗 |
: |
AP |
|
來令片材質 |
: |
碳纖維 |
|
轉向系統 |
: |
Williams F1 |
|
電子系統 |
: |
FIA SECU |
|
|
 |
 |
 |
車長 |
: |
5000 mm |
|
高度 |
: |
950 mm |
|
寬度 |
: |
1800 mm |
|
車重 |
: |
640 公斤 (包含車手和攝影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