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GP
巴西站
Brazil
排位賽:2007/10/20 16:00 (台北時間 10/21 00:00)
正 賽:2007/10/21 16:00 (台北時間 10/22 00:00)
October 21, 2007
城市 São Paulo
賽道名稱 Jose Carlos Pace Circuit
賽道長度 4.309 km
總圈數 71
比賽總長度 305.939 km
排位賽成績正賽成績
兩車隊油溫違規,Raikkonen世界冠軍懸而未決
F1巴西站比賽報導:Ferrari壟斷前2名,Raikkonen爆冷摘下世界冠軍
FIA確保巴西站比賽公平性
巴西站排位賽報導:Felipe Massa摘下桿位,Hamilton領先Alonso
1 K. Räikkönen Ferrari
2 F. Massa Ferrari
3 F. Alonso McLaren
4 N. Rosberg Willams
5 R. Kubica BMW Sauber
6 N. Heidfeld BMW Sauber
7 L. Hamilton McLaren
8 J. Trulli Toyota
時序來到了秋末,賽季也即將進入尾聲,所有的參賽隊伍又再一次的自歐洲橫渡大西洋來到了巴西聖保羅的Interlagos賽道,這裡曾經是F1賽事於2004賽季的最後一站。巴西站比賽是F1全年賽事之中南半球比賽的兩站之一,而在賽事的進行上,又是全年賽事之中,三個反時鐘賽道之一 (另外兩個是聖馬利諾Imola與土耳其Istanbul) ,十分具有特色。而巴西這個國人所陌生的國家,除了熱情的森巴舞之外,還有是F1車神Ayrton Senna以及現役車手Barrichello和Massa的故鄉,巴西人對於賽車的熱情,不下於嘉年華,也讓每年的巴西站的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

巴西Interlagos賽車場是一個歷史相當悠久的賽道,它就坐落於聖保羅的市郊。
回溯歷史,聖保羅的汽車競賽,早在1936年便舉行過第1場的比賽。當年的比賽是由歐洲的車手遠渡重洋而來。而在兩年之後,兩位企業家在1938年在城市南方近郊買下大片的土地,著手進行造鎮計劃。而其中有一塊不太適合興建房屋的土地,便規劃為賽道使用,Interlagos賽道正式誕生,揭開聖保羅的賽車歷史。

但是巴西的賽車運動並不是一開始就獲得全國的認同,直到1960年代開始有巴西車手在F1展露頭角,才開始巴西人對於賽車運動的認識。而1973年巴西更開始成為F1的正式賽事。而巴西籍的車手Emerson Fittipaldi在1974年蟬聯世界冠軍頭銜,更將巴西的賽車運動推到了高點。

在1990年代之前,F1的巴西站一直是聖保羅與里約熱內盧兩大城市爭相舉辦的活動。而在隨著Ayrton Senna在F1賽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加,加上聖保羅市政府的積極爭取,Interlagos賽道在1980年代花費了1500萬美元的經費進行整建,並在Senna全程參與設計的情形之下,搖身變成符合現代賽事需求的賽道,並在1990年開始,重回F1賽程的安排,主辦巴西站至今。

Senna彎必須以90公里的低速才能通過,這裡也是全場最容易超車的路段。
Interlagos賽道起跑的大直線是在於在一條速度可達300公里的大直線開始。起跑之後的第1個彎道,就是一個毫不留情的左轉直角彎,所有的車手都在這裡承受著發生意外的可能。在入彎之前,車手就必須將時速300公里的車速,全力剎減至時速90公里以下,方能順利通過這個彎道。由於又碰到下坡路段,對於剎車與空氣力學間的調校,做了第1次的考驗。而緊接而來是則是右彎再接左彎的連續路段,讓車手無法全力施為,必須一直在2檔與側向力量摶鬥。而在通過紀念Senna所命名的「S」組合彎道後,車手的速度可以達到時速200公里以上,並來到全場第2長的直線路段Reta Oposta,習慣於高速的F1車手們,再次有機會全力油門到底,讓引擎盡情的咆哮。然而,當初讓企業放棄開發的地勢起伏,在此時又轉而變為上坡,使得F1車手除了與風阻對抗外,亦需對抗重力的影響。

而Interlagos賽道上最令人注目的賽段,就在直路底的山丘頂上開始。刁鑽的路線,在山勢走到盡頭時,直線亦到了盡頭,賽道左轉,沿著山丘另一翼,直衝山谷,在其間車手是在從時速接近300公里的情形下大力減速,再立刻左轉,以時速150公里以上的速度轉向,往山谷衝去,其中變化之激烈,比得上最刺激的雲霄飛車,而車輛下壓力的設定,亦會影響重心激烈變化下的車輛操控。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也是F1賽車年終挑戰馬力大小的最佳地點。如何評量F1引擎的出力排名?把這些身價不菲的速度機器拉上馬力測試機是不可能的事!各隊伍的公關數據可靠程度也不高,依賽道上的表現來評比似乎最可信。本季閉幕站:巴西站Interlagos賽道的第三賽段 (Sector 3) 被公認為最佳測試路段,在這個上坡路段沒有狹窄的彎道、車手除了大腳油門讓引擎釋放所有動力之外沒有第二選擇。排位賽時車迷可以多加留意各賽車的衝過此段的速度。

Interlagos第二計時路段都是一些慢速彎角,而且都是上下起伏的坡道。
而在下坡的途中,車手還會碰到再一個左彎,讓車手開著一條正對著維修區後方的直路。在這個直路上,利用下坡與F1強大的動力,車手再次衝刺到280公里。而在到達最低點處,車手必須將車速減至180公里左右,以迎接右彎的上坡路段。而在這個彎道處,在車速與山勢的綜效之下,車手必須承受高達3倍重力的側向力拉扯,十分地辛苦。

而在爬上山坡的過程之中,賽道為車手準備了Pinhierinho這個複雜的彎道,不斷改變的曲率,使得方向盤的操作必須十分地小心。而接下來則是全場唯一的髮夾彎,狹小的路徑,讓車手必須降至1檔時速80公里以下方能順利通過。而車手繼續爬上蜿蜒在山頭的賽道,較平滑的道路設計,讓車手可以保持150公里上下的速度。而通過了山頭之後,賽道仁慈地出現一個平滑的大彎道,讓車手可以利用下坡不斷地衝刺,以時速270公里以上的速度,衝入起跑大直線,完成一圈的賽事。

整個賽道的長度為4.309公里,在F1的比賽之中算是較短的賽道,因此整個比賽需要進行71圈方能見真章。在2003年的比賽之中,由於天降大雨,嚴重的積水讓6輛賽車在同一個彎道相繼滑出賽道,而最後更因嚴重的意外,提前結束比賽,成為F1史上相當罕見的一場比賽。巴西籍車手Rubens Barrichello終於在2004年的巴西站比賽打破了長達9年的主場魔咒。2006年巴西站賽前,雖然車王Michael Schumacher在理論上仍有爭取世界冠軍的可能性,但日本站的意外使他本人都相信世界冠軍已落入Fernando Alonso的手中,雖然車王本人非常希望能在生涯最後一役劃上完美句點,但他與Fisichella的擦撞卻使他損失了寶貴時間,所幸最後仍由他的隊友Massa摘下冠軍獎盃,這位巴西小將也成為自從1993年之後第一位贏得主場冠軍的巴西車手、成為家鄉父老眼中的民族英雄。賽季到了最後一站,前3名車手卻僅有7分的差距,看來巴西站的獎盃將被眾車手所覬覦。

巴西站的冠軍獎盃對Massa來說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