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GP
美國站
USA
排位賽:2017/10/21 19:00 (台北時間 10/22 03:00)
正 賽:2017/10/22 19:00 (台北時間 10/23 03:00)
October 22, 2017
城市 Austin
賽道名稱 Circuit of The Americas
賽道長度 5.513 km
總圈數 56
比賽總長度 308.728 km
排位賽成績正賽成績
[F1]美國站決賽:Vettel領先5圈後Hamilton反超領跑奪勝,Mercedes AMG提前拿下連續4年的車隊冠軍頭銜
[F1]美國站排位賽:Hamilton延續自由練習強勢,再次刷新場地紀錄奪桿位,Vettel最後衝刺上頭排,力保決賽拼摶機會
1 L. Hamilton Mercedes AMG
2 S. Vettel Ferrari
3 K. Räikkönen Ferrari
4 M.Verstappen Red Bull Racing
5 V. Bottas Mercedes AMG
6 E. Ocon Force India
7 C. Sainz Jr. Renault Sport
8 S. Pérez Force India
賽程時間表

2017年F1美國站賽程時間表 
活動項目臺灣時間
第1階段自由練習10/20 星期五2300-2430
第2階段自由練習10/21 星期六0300-0430
第3階段自由練習10/22 星期日0000-0100
排位賽10/22 星期日0500-0600
正賽10/23 星期一0300-0500

Hamilton能否提前封王?Vettel要怎麼絕地大反攻?

2017年F1賽季的倒數第4站,將在本周末在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美國Circuit of the Americas賽道舉行。與2016年Mercedes AMG車隊一路獨走,在日本站提前拿下車隊冠軍不同,Mercedes AMG車隊在此地的積分僅領先Ferrari 145分,還未能提前封王。

Mercedes AMG車隊2016年在日本站提前封王,連續3年拿下車隊冠軍頭銜。然而2017年在Ferrari車隊的精進之下,目前雖然領先,但仍未到提前封王的階段。

然而,美國站最大的觀賽重點,自然還是在車手冠軍誰屬這件事上。因為Ferrari車隊未能在日本站前換好火星塞,讓Sebatian Vettel失去充夠動力,黯然退賽,Mercedes AMG車手Lewis Hamilton輕鬆完跑全場,拿下冠軍,把積分領先拉大至59分。在美國站,只要他能再次把他跟Vettel的得分拉大至16分以上,便可以確定將世界冠軍的頭銜收入囊中,成為4屆世界冠軍車手。

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Hamilton如果順利奪冠,Vettel必須在第6名以後;而Vettel本賽季除了英國站拿下第7名、新加坡站及日本站退賽之外,最差名次是第4名,第6名以後的機率並不高。而除了Vettel之外,Hamilton的奪冠還要注意Bottas,因為如果Hamilton僅拿下亞軍,Bottas拿下奪冠,Hamilton與Bottas的積分差距將僅有65分,在還有3站最多拉開75分積分的可能下,仍未能提前封王。Hamilton已對外表示考慮提前封王是沒有意義的事。Vettel相信亦未放棄,是否能在美國站看到日本站本應看到的雙強相爭,成為美國站最值得期待的事。

義大利站頒獎臺上的3名車手,正是現今世界冠軍的主要競爭者。Hamilton是否能提前封王,還需要看Vettel以及Bottas的相對表現,才能決定。

Alonso確定續留McLaren至2018年以後

即將在年底約滿的2屆世界冠軍Fernando Alonso,在McLaren與Honda解除供應合約、改採用Renault Energy動力系統之後,終於在美國站前確定將與McLaren簽署複數年的合約,將在2018年及之後的賽季,繼續為McLaren車隊效力。

Alonso確定穿著McLaren的賽車服到2018年賽季之後。

回顧McLaron與Honda的合作歷史,1988年到1992年的合作,無疑是F1歷史上最成功的典範之一。創新的McLaren碳纖維單體式車身,加上Honda引擎動力,以及Ayrton Senna與Alain Prost等2大天王車手,雙方合作宰制了當時的F1賽場,在5年內拿下4年的車手冠軍與車隊冠軍。

而2015年至2017年的合作則是一場災難。雙方無法重現1980年代那無敵的魅力,反而讓傳統勁旅一直在中游車隊中爭扎。一直努力想要再次加入爭冠行列的Fernando Alonso,苦無充足戰力支援,讓王牌車手與車隊以及供應商之間充滿矛盾,甚至讓Alonso有意他去。在Ron Dennis離開之後,新的執行長Zak Brown選擇器重Alonso,提前與Honda解約,終於換來Alonso的願意留下。

對Honda 2年多來的不滿,在MCL32賽車亦未能有所改善,讓Alonso與車隊多次產生磨擦,甚至不惜奮而離隊。新任管理團隊依然器重Alonso的狀況下,最後終於與Honda分道揚鑣,轉換為Renault Energy動力系統。

然而,Alonso還是渴求充滿戰力的賽車,這個需求,在換上Renault Energy動力之後,是否就能滿足呢?仍有待2018年賽季展開後才能揭曉。不過,至少對於全球支持Alonso的車迷而言,2018年賽季還是能在場上看到這位西班牙車手的身影。

另外,國外媒體亦傳出,McLaren車隊將再次允許Alonso參加F1之外的賽事,而這次則是將在2018年1月舉行的Daytona 24小時耐久賽。挑戰賽車界3大榮耀:F1 Monaco站、Indy 500以及Le Mans 24小時的冠軍已成為Alonso現階段自我努力的目標,在2017年挑戰Indy 500之後,2018年的Le Mans是下一個挑戰的目標,而Daytona賽事則是做為Le Mans的暖身,讓他能預習24小時賽事的比賽節奏,以在Le Mans取得更好的成績。至於是否能挑戰成功?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Carlos Sainz Jr.前進Renault Sport車隊,Toro Rosso起用Le Mans冠軍

Renault Sport車隊提前解除Jolyon Palmer的車手合約,讓Carlos Sainz Jr.在美國站開始正式代表車隊參加比賽,讓Toro Rosso車隊空出了1個位置。因此Toro Rosso再次請回在馬來西亞站被罷絀的Daniil Kvyat出賽。

Carlos Sainz Jr.在美國站起,開始其Renault Sport的廠隊人生。

然而在前2站取代Kvyat出賽的法國車手Pierre Gasly,2站的表現不算出色均僅在13名及14名,因此Red Bull賽車部門大老Helmut Marko,決定讓他回日本參加Super Formula的最後一站,力拼年度冠軍的頭銜,而再度空出來的席位,則由2015年為Porsche拿下FIA WEC年度冠軍,並拿下2017年Le Mans 24小時大賽冠軍的Brendon Hartley來頂替。

Brendon Hartley是紐西蘭車手,曾是Red Bull青年車手訓練計劃的一員,2008年為Red Bull車隊進行季前測試,並在2009年成為Red Bull及Toro Rosso的儲備車手,並在2010年離開了Red Bull陣營。之後雖曾為Mercedes AMG進行測試,但苦無在F1發展的機會,因而轉向其他賽事發展,並在2014年獲得加入Porsche WEC車隊的機會。2017年Hartley在Le Mans大賽中拿下了冠軍,並與同車的隊友目前在WEC的年度積分中居於領先地位。

時隔多年,Brendon Hartley再次穿上Red Bull陣營的賽車服。這次的代班比賽,能成為他重返F1的契機嗎?

輪胎選擇

面對奧斯汀的中高速賽道,Pirelli倍耐力提供黃色Soft以及紅色Supersoft、紫色Ultrasoft等3種配方。前後最低胎壓限制分別為22.0 PSI以及19.0 PSI。前後輪外傾角的設定則分別為-3.50度以及-2.00度。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站為配合乳癌防治基金會的公益活動,將以乳癌防治推廣的象徵─粉紅色絲帶為意念,在賽道周遭以粉紅色為主軸進行裝飾,而Pirelli倍耐力亦將Ultrasoft輪胎,在美國站改為粉紅色塗裝,以做為響應。Pirelli倍耐力總部所在Milan的Duomo教堂,亦將在10月的乳癌防治月中,打上粉紅色燈光,以為乳癌宣傳盡一份心力。

Pink is the new purple...for US GP

Pirelli倍耐力依其多年經驗,對於美洲賽道進行分析。在這條中高速賽道上,車隊對下壓力的設定是普通,對輪胎造成的壓力也是普通,但是多個高速的彎道,讓側向力偏高,路面的抓地力則是偏低。至於輪胎的磨耗則亦是普通。


在輪胎搭配選擇上,Williams與McLaren這2支傳統勁旅,都選擇了9套的Ultrasoft輪胎,來強化抓地力的需求,而前3大車隊則都僅使用了7組Ultrasoft輪胎。其中,Hamilton選了3組的黃色Soft輪胎,芬蘭車手Kimi Räikkönen則僅選了1組,展現極大的差異。


賽事介紹

身為20世紀全球最大的汽車單一市場,賽車運動在美國的發展十分的早,位於印第安納州的Indianapolis所舉行的Indy 500大賽車,早就與F1 Monaco大賽以及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並列全球3大賽車盛事。而廣漠的國土,讓汽車與美國人的生活緊密結合,更讓美國的賽車風氣極為盛行。

美國的賽車活動在20世紀中期之前與歐洲賽車活動有若干的連結,像是Ford便以GT 40以包辦前三名的方式,拿下1964年的Le Mans賽事冠軍。然而在大西洋的分隔之下,美國市場發展出自己的賽事系列,像是以橢圓賽道為特色的NASCAR系列賽事,以及美國市場為主的IndayCar開放式單座賽車系列賽事,各有不同的規範與技術規則,與FIA主導的各種賽事分庭抗禮。

在這樣的歷史淵源之下,United States Grand Prix美國大獎賽這個賽事,早在1908年就已經出發,並隨著Grand Prix變成F1賽事的專用名辭之後,在1959年也加入了F1美國站的賽事,並一直舉辦至1980年。在1981年至1999年之間,除了1989年至1991年等3年在Phoenix鳳凰城舉辦3屆之外,其他時間都不在F1賽曆之中。直到F1在1990年代末期積極跨出歐洲的計劃之下,2000年才在Indianapolis重起爐灶。只可惜2005年因為輪胎安全議題僅有6輛車手出賽,以及高額權利金問題,在2007年之後不得不停辦。

2007年美國站最終由面露稚氣、年方22歲的Lewis Hamilton摘下該賽季第2個分站冠軍。

最後在德州政府的協助之下,德州首府Austin奧斯汀的賽道取得了賽事主辦權,才讓F1在2012年重返美國,並持續經營至今。而在Liberty Media取得F1的經營權之下,相信這項源自於歐洲的賽事運動,將有機會在美國市場獲得更大的進展。

奧斯汀的這條賽道名為Circuit of the Americas,興建於2012年,是讓Austin贏得美國站賽事主辦權利的產物。在Indianapolis退出F1賽事之後,主導F1賽事的Bernie Ecclestone仍積極推展美國站賽事,不管是紐約市的街道賽,或是紐澤西、紐約州的賽道賽事,都曾在其規劃之中。最終Austin奧斯汀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之下,獲得了主辦合約,並興建全新的封閉型賽道。當然,這條賽道仍是由Hermann Tilke所打造,不過其設計時加入了主辦單位與1993年GP500冠軍Kevin Schwantz的意見。

為取得F1美國分站舉辦權,德州Austin奧斯汀在國際機場旁興建了全新的Circuit of the Americas賽道。

Circuit of the Americas的設計可以看到一些其他著名賽道的影子,包含來自Silverstone與Suzuka鈴鹿賽道的連續彎道,以及賽道後半段類以Hockenheim的慢速彎道等。

近年來由於F1賽事規則的變化與臨近墨西哥亦取得F1賽事主辦權的影響,奧斯汀賽事的到場人數持續的下滑,再加上德州政府補助的減少,已讓美國站的賽事再次出現舉辦危機。為提升吸引力,主辦單位在2016年賽事特別請來休息近1年的美國當紅巨星Taylor Swift在現場舉辦2016年首場公開演出,以期拉擡聲勢。

為了吸引觀眾購票入場,美國站主辦單位找來休息近1年的Taylor Swift在現場舉辦演唱會,並由亞瑟小子舉辦賽後演唱會,將更強的娛樂活動來刺激票房。

歷史紀錄

總計在歷史上,共在10條不同的賽道舉行過46場美國大獎賽,其中屬於F1賽事的部份則在6條不同的賽道舉行了37場的美國分站比賽。

在F1賽事部份,7屆世界冠軍Michael Schumacher是在美國站中表現最為傑出的車手,在2000年至2006年間於Indianapolis拿下過5屆的冠軍。Lewis Hamilton則在2016年獲勝之後,以5屆冠軍,與Schumacher並列。Hamilton的5屆比賽,除2007年是在Indianpolis之外,2012、2014以及2015、2016均是在現行的Austin賽道上所奪冠,並在近年拿下3連霸,顯示其在此站的強大實力。

2012年美國站最終經過56圈的激烈競爭之後,Lewis Hamilton順利奪得美國站的冠軍。總計Hamilton至2016年為止已拿下5次的美國站冠軍、4次的Austin站冠軍,實力強大。

奪冠過3次的車手有2位,均是1960年代赫赫有名的世界冠軍Graham Hill以及Jim Clark。奪冠過2次的車手則包含有Jackie Stewart、James Hunt、Carlos Reutemann與巴西車手Ayrton Senna。

現役車手中,除了5次奪冠的Hamilton之外,僅有Ferrari的Sebastian Vettel在2013年曾在Red Bull車隊於Austin奧斯汀拿下過分站冠軍。

在車隊部份,Ferrari共拿下過9次的美國站分站冠軍,執各車隊的牛耳,然而在移到Austin奧斯汀舉辦之後,Ferrari仍未拿下過任何1次的冠軍。McLaren以及1960年代的Lotus車隊拿下過8次分站。1960年代勁旅BRM拿下過3次,Mercedes AMG則是在Hamilton的強力表現下,拿下了3次奧斯汀冠軍,是最多的車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Austin奧斯汀所舉辦的5屆賽事中,2013年是由Red Bull以Renault動力所拿下之外,其他4場比賽,3場是Mercedes AMG與Hamilton所拿下,Hamilton以McLaren在2012年奪冠時,亦是採用Mercedes-Benz的動力系統。從紀錄來看,Mercedes AMG在Austin奧斯汀的美國站賽事中,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目前比賽中的賽道紀錄是Sebastian Vettel在2012年所創下的1:39.347。乾地比賽的2016年桿位成績則是Lewis Hamilton以1:34.999所創下。

F1史上最怪誕的比賽─2005年美國站

提到美國站,2005年的僅有6輛車起跑完賽,是不能不提的重大事件。

在當時F1廠上有Bridgestone普利司通以及Michelin米其林等2個輪胎品牌在F1賽場中競爭,各有不同的使用車隊。2005年的比賽規則要求賽車在排位賽與決賽使用同1套輪胎且不得換胎,使得輪胎的耐用度受到極大的考驗。

就在美國站星期六的排位賽中,Ralf Schumacher的Toyota賽車因為所使用的Michelin輪胎在第13號彎爆胎而嚴重撞車。雖然Michelin輪胎在該年的表現亮眼,但在經過排位賽之後,使用Michelin的各車隊認為其輪胎並無法撐過決賽10圈以上,這對於在高速Indianapolis賽道進行比賽而言是十分的危險。Michelin亦出面表示輪胎並無法符合現場的需求,尤其是高速的第13號彎道,要求主辦單位修改比賽路線,或是讓其使用不同的輪胎規格。

然而在2家輪胎廠的競爭之下,顯然另一陣營的車隊與輪胎廠並不會同意,FIA自然也無法同意其臨時的變更。因此,使用Michelin米其林輪胎的7支車隊14輛賽車,在決賽的暖胎圈繞場之後就直接開進維修區,僅有使用Bridgestone普利司通的Ferrari、Jordan與Minardi車隊6輛賽車開上格位。最終就是由這6輛賽車跑完全程完賽,6位車手都拿到積分。

2005年輪胎爭議事件,讓Michelin米其林陣營退賽,因而出現僅有6輛賽車開賽並完賽,每位車手都拿到積分的怪異現象。Ferrari陣營2位車手Michael Schumacher與Rubens Barrichello均站上頒獎臺,但面無笑容。

7支車隊與Michelin表示是為了車手安全而不得不取消,然而付出高額票價進場的觀眾自然無法接受。而在汽車大國美國消費者的心中,NASCAR與IndyCar的魅力,遠大於F1這項時隔十數年才重返美國市場的外來賽事,F1在美國車迷心中的地位自然更行下降。

受2005年事件的影響,加上F1轉向單一輪胎供應商制度,讓Michelin於2006年年底退出F1賽事,Indianapolis也在2007年美國站之後付不出高額的權利金,消失在F1賽事之中。讓F1就此暫別了美國5年之久,直到2012年賽季在德州Austin重起爐灶。

 
 

賽道攻略

奧斯汀賽道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占地面積超過700英畝。在眾多的未知變數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將是一條非常快速且充滿挑戰的賽道;奧斯丁F1賽道共由20個彎道組成,其中有11個左彎加上9個右彎。奧斯汀賽道坡度變化很大,低速路段和快速路段相互交替,而溫暖的天氣狀況也增加了對輪胎的考驗。

Circuit of the Americas位於Austin市郊,臨近Austin-Bergstrome國際機場,交通相當便利。由於依循附近地勢興建,賽道擁有40公尺的高度落差,讓駕駛難度因而增加。

總長度5.513公里長的賽道,是少見的逆時針賽道,比賽必須進行56圈,總比賽長度達到308.405公里。

在孤星之州首府Austin奧斯汀興建的Circuit of the Americas是現在美國站所使用的賽道,地勢起伏極大,相當具有挑戰性。

奧斯汀賽道的長軸大抵是東西向略偏東北西南方向,起跑的大直線是在賽道的最西邊,呈西北─東南方向,車手是向著東南方向開始比賽。比賽中,起跑的大直線可以將速度拉至時速310公里以上,接著便會面臨到Austin奧斯汀賽道最大的挑戰:1號彎。


這個像是雲霄飛車般的1號彎,從平地快速拔升,最高點比起入彎處高了30.8公尺,加上F1車手接近半躺的低座姿,讓車手很難看得到1號彎的彎點及路線,對於駕駛而言非常困難。而彎點之後立刻轉折向下的設計,讓車手在轉向最關鍵的時刻,會失去大量的抓地力,損失的比例高達85%,對於駕駛的考驗更高。而彎道路線是個接近髮夾彎的141度大角度彎道,彎道的路面寬度又從入彎的29.7公尺一路縮小至彎中的19.5公尺與出彎的17.2公尺,路線的設定亦有相當的難度。

1號彎位於陡坡坡頂,抓地力變化極大。而當車手在賽前檢查賽道之時,更可以感受到坡度之險。

因為坡度的變化,在直線末段的上坡加速大約在0.4G,車手必須重煞降至時速110公里方能進彎,而彎點速度還必須慢至時速95公里,彎道在彎點處內側有1.59公尺的降低,呈現左低右高的路面,車手總合承受的加速度在5.5G左右,非常驚人,對輪胎的考驗亦不在話下。即便是全球駕駛技術最頂尖的F1車手們,亦多表示在這彎道很難完美的過彎,甚至每次過彎的路線都無法維持一定,再次說明其難度之高。

1號彎對駕駛技術挑戰極高。圖為2013年美國站賽事,最終Sebstian Vettel以Ferrari賽車拿下冠軍。

通過彎點之後車手隨著下坡衝進了2號彎,過彎速度可以高達時速230公里。接下來的3號至6號彎,就是靈感來自Silverstone的連續S型彎道。車手以時速290公里衝進彎道區,在左右交換之下,漸次降低速度。

連續彎道與Suzuka鈴鹿賽道相同,都是來自於Silverstone賽道的啟發。

7號彎道是個向左的4檔直角彎,速度約降至時速200公里左右,而緊接而來的8號右彎更需要降至時速125公里方能通過。9號左彎的速度略為回升至時速180公里,而晚切彎的漸開10號左彎,則可以以時速266公里以上通過。

車手的油門在此不會放開,利用小直線加速至時速290公里之後,再重煞以切進全場最慢,時速不到90公里的11號彎。11號彎之後則是長度達1公里的大直線,車手不僅能全油門衝刺,更能在情況允許下啟動DRS進行超車攻擊,極速可以達到時速335公里以上。12號彎同樣是個時速105公里左右的急彎,搭配直線衝刺與DRS的作用,這裡是超車的熱點所在。

過了12號彎之後,進入了一連串的慢速彎,雖然一度可以將車速拉至時速150公里,但狹窄的15號彎則是需要煞車至時速90公里方能通過。在1小段直線加速之後,車手面對1個3個彎點的複合高速彎,主辦單位將其命名為16號至18號彎,車手必須承受4G的側向力達5秒以上,而出彎的速度將高達時速285公里。

接著,車手快速重踩一下煞車,以便能以時速195公里進入19號左彎,並繼續加速至時速260公里之後,再重煞至時速115公里上下,通過20號彎,回到起跑的大直線,進行下一圈的挑戰。